yanzh從秦漢之時就在婚嫁時出現了所謂的五不娶,西漢末戴德的大戴禮記本命就有所記載,后來還有人專門批注喪婦長女不娶,無教戒也。
要是用白話文翻譯一下,就是母親早亡的話,女孩家就沒有母親的教養,那個女孩子在嫁人之前不知道該怎么為人妻,為人母。
等于是說作為長女的女孩在失去母親后,原本就十分悲慘的她在婚姻市場上的身價也是直線下降,成為眾人不看好的殘次品。
這也是一般男子喪妻后,為什么四周的親朋好友一定要男子續弦的重要原因之一,反正繼母也是母,情況會好一些的。
像原主這種情況父母雙亡根本就沒有什么可以彌補的可能,李氏不會看好侄女的未來,那么做女兒的陪襯物正好。
李氏盤算好,將來侄女到來后還要讓她和女兒在一處,要讓她記住陶家二房的恩德,還要讓她禮讓妹妹。
李氏在心里早就盤算好了,讀過書的女孩才值錢,就算是侄女在官宦人家的行情不好,不怎么好嫁。
但這世上從來只有娶不著媳婦的男人,就沒有嫁不出去的女人,侄女絕對不會爛在自己手里。
李氏眼睛轉了一轉后,想著該怎么利益最大法,實在是不行就嫁進商家,可以拿到一筆錢。
當然因為李氏自身的原因,她不打算讓侄女讀什么歷史等雜書,聰明人可以看出來太多。
那么李氏打算讓侄女和二房的庶女多讀讀什么女戒之類的正經書,女人活著就好。
雖說商家地位低,但是那種想要求娶的人家都是很有錢,又最喜歡附庸風雅。
yy一番后李氏的眼睛有些發亮,一個沒落的世家女絕對能夠賣出好價錢。
而且她想過,長房的侄女因為父母雙亡,陶二也不會為侄女出頭。
那么李氏可以操作的可能性還是很不錯的,想想就是美滋滋。
李氏心里很明白陶二對長房有著不少厭惡討厭的情緒。
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長房的孩子就會被她牢牢抓住。
如果將來操作的好,絕對可以大大的撈一筆。
這屬于私房錢,都是她一個人擁有的。
哎這等于兒女婚嫁的錢財都有了。
李氏現在還反應過來一件事。
大嫂韓氏的兒女今后就要聽她的。
這個發現讓李氏心里美滋滋,太好了。
她一直從心里妒嫉著大嫂韓氏的好運和幸福。
同為陶家的兒郎,陶大的本事要比陶二強很多。
大房里一直是一夫一妻,沒有人可以插足夫妻其中。
陶二卻一直有愛寵,讓作為妻子的她感覺要多費不少錢。
即使大房一家人后來辭官后離開京城,但李氏還有點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