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架上的書籍雖內容相對常見,比不上秘書省所藏的那些典籍珍貴稀少,但不得不承認,在一個愛書之人眼中,這個地方于他而言可謂是天堂。
哪怕只是穿行在這擺滿書籍的書架間,什么也不做,心里便會源源不斷地涌起滿足感。
周墨忍不住繞著成排的書架閑逛起來,時而抽出一本翻看其中的內容。
他發覺館內還給書籍做了經史子集的區分,分類十分細致,另有專門放置報紙期刊的書架,查找起來很是清晰,心里對此地的評價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館內的書籍還是量少了些。
走了沒多久,后邊的書架便空了,一旁豎著“求書籍捐贈”的牌子,令人感到遺憾。
再往里走,則是閱覽區。
閱覽區都靠著窗,午后的陽光透過格子玻璃窗灑在木制的桌椅和地板上,給人以寧靜舒適之感。
周墨瞧見有不少文士聚集在閱覽區,大都在奮筆疾書地寫著什么,便問“他們是在寫什么”
“穿白色校服的是郡學學生,他們來此基本是為了找個安靜地方做功課,其余的約莫是在抄書吧。”黃頌笑著解答道,“一些架上未有出售的書籍,客人若想擁有,便只能自己手抄了。”
周墨恍然“原來如此。”
走到窗旁向外看了看風景,周墨心道館內環境確實不錯,裝潢素雅,陳設齊整,不僅擁有這般明潔透亮的玻璃窗,桌椅也都舒適易安。
倘若他家住附近,估計也愿意時常到這兒來打發時間。
從閱覽區出來后,黃頌帶著他走內部員工通道上二樓,途中介紹道“圖書館主館按樓層分三個區域,一層為普通書籍區和閱覽區,是唯一對民眾開放的區域;
“二層是我們密陽書局和館內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室,樓下所見的書籍都誕生于此;
“三層乃專藏特藏區,也就是您所要去參觀的藏書區,里邊所藏有古籍善本、文獻、輿圖、工程圖、地方志等,需要有官府批準才可進入”
周墨此來的主要目的是參觀藏書室環境,故盡管他對線裝書的制作很感興趣,黃頌卻沒有帶他去二樓的工作區域,而是直接上了三層。
沿著木制的樓梯到樓頂,看到的是兩扇上鎖的木門,上方掛有匾額,寫有“藏書室”三字。
門旁還有個小隔間,里邊坐著一位看守房門的老者。
老者戴著鼻夾式的單邊眼鏡,正低著頭,神情專注地將一卷竹簡上的文字繕寫在紙頁上。
黃頌走到隔間的窗臺前,向老者說明了來意,并給他出示了官府的批文。
老者聞言,暫時放下了手頭工作,拿出一本冊子讓他們登記名字。
待走完登記流程,老者便收回冊子,慢吞吞地起身,拿著鑰匙出來開門。
直到他走出隔間,周墨與其面對面相視,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是認識這位老者的。
對方名為李衷,為興郡本地士族出身,在周墨還是秘書郎時,當時的秘書監正是這位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