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他老土,這不是為了給百姓增加愛國信念感嘛
他還沒創國歌呢
不一會兒,在禮儀官示意下,歡慶的奏樂陡然變得昂揚激越。
沸騰的鼓聲中,一面繡著玄色“魏”字的朱紅旗幟從城樓正對面的旗桿上緩緩升起。
旗幟在風中漫卷飛舞,猶如翻騰燃燒的烈焰。
這樣激動人心的時刻,自然當與親朋好友共同度過。
可惜姜恪在太廟儀式后,便回了宮中,說是年紀大了身體有些勞累。
姜舒知曉這都是老父親的借口。
他倒也可以理解,代入姜恪和柳氏,二老退休后原本正悠閑地在二兒子居所照料孫子頤養天年,誰知突然間就傳來消息,幼子稱霸北地成了魏王
然后沒過幾年,幼子又登基成了皇帝,他們也被尊為了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后,老祖宗都住進太廟成了皇族,這一時半會兒的誰能接受得了
就連姜舒自己在告祀天地時都有種好似做夢般的不真實感。
直到此刻,看過了他所熟悉的閱兵儀式,望見那似曾相識的紅旗冉冉上升,心底方踏實安穩下來。
皇帝也好,天子也好,名頭聽著嚇人,不過是個稱謂。
稱謂本無大小,重要的是這稱謂背后所要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在姜舒看來,皇帝這個職位其實與太守、刺史并無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所要治理的范圍從一郡、一州擴大到了整個國家,而究其根本,他依舊還是那個為人民服務的打工人。
話說回來,父母雖不在此,但好在愛人、兄長、好友、下屬都在周圍。
因皇帝位尊,姜舒站在樓閣中央,其余觀者皆與他隔有一段距離。
他略微側身望向左側那道英英玉立的身影,對方仿佛也心有所感,倏然轉頭對上他的視線。
男子立于朱檐下,唯眉眼浸潤在日光里,眼眸澄明,像閃動著靜謐的雪光。
姜舒心念微動,尋思稍許,若無其事地移開目光轉向右方,說道“朕此處視野最佳,諸卿無妨靠過來些。”
話落,現已升為驃騎將軍的步驚云率先聽從指令走了過來,隨后是龍驤將軍荀凌、端門王姜顯、大司農張子房、尚書左仆射殷慎、吏部尚書秦商、左民尚書劉汕、田曹尚書阮穎、侍中謝皎、中書監盧青
人群聚攏,中央的位置倏而熱鬧起來。
姜舒此時方又望向左側,開口時毫不掩飾地展露明快笑容“謝卿”
謝愔輕抿唇角,泛開一絲笑意,旋即拱手謝恩,走到了他的身側。
隨著他的靠近,空氣中浮動的幽香忽然變得清晰明朗。
二人寬大的袖子相貼摩擦著,姜舒垂下手,輕輕拉住了他官袍的袖緣,隨即便被男子牽住了左手,交握的掌心傳遞著干燥炙熱的體溫。
姜舒胸中溫熱,抬起眼望向前方,鮮艷的旗幟于此刻終于升頂,蓬勃舒展地飄揚于晴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