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舒自來到這里第一次參加的就是他哥的婚禮。
畢竟是士族婚禮,姜顯自身是一郡太守,女方的父親又是朝廷重臣,哪怕是為了面子過得去,婚禮也必須辦得隆重盛大。
姜舒去得晚,前期沒能幫上什么忙,婚禮當日他便單純以新郎弟弟的身份和姜恪一起招待來賓,結果竟還碰上不少拐著彎想給他說媒的。
碰到這種情況也不好直接拒絕,便由姜恪出面應付,姜舒只是站在旁邊禮貌微笑。
這一刻,他覺得自己又變成了需要老父親遮風擋雨的爹寶。
到了婚禮最關鍵的拜堂儀式時,姜舒站在不遠處觀看。
姜顯和殷氏所穿的婚服是時下流行的清新淡雅的風格,雖沒有那么厚重和喜慶,倒是襯得人氣質格外優雅親切,郎才女貌,十分登對。
不論是姜顯還是殷時芮在這里都屬于晚婚的年紀,不過在姜舒觀念里,這年紀倒是正合適。
去年議親時,殷氏娘子是十七歲,今年好歹是成年了。
婚禮這日,是姜舒第一次見到他的這位二嫂。
殷氏女無愧其德貌雙全的美名,樣貌確實端麗清秀,而單從他之前和對方打招呼時簡單的幾句交流來看,也能感覺出這是位溫婉賢淑的女子。
再考慮到姜顯那斯文慢熱的性子,姜舒覺得,這二人性格應當還是挺合得來,也打從心底希望他們可以幸福安康地度過一生。
參加完婚禮后第二日,姜舒準備啟程返回密陽,走的時候還多帶了個侄子,原因是姜澤在他離開前一天的晚上,主動跑來跟他表示想要入興郡庠序就學。
對于姜澤的想法,姜舒大致能理解,小孩子嘛,自然是喜歡熱熱鬧鬧的,最好身邊聚著一群同伴一塊學習玩耍。
從前在巽陽時,姜澤所去的學塾還是有一些同齡玩伴的,而從自姜恪卸任,閑著無事開始親自教導起長孫的課業后,從此姜澤就失去了和同齡人交流接觸的機會。
姜舒自我帶入侄子,每天被關在家中學習,和嚴肅的祖父整日相對,也確實有些乏味無聊。
于是他便擔起身為叔父的責任,同姜恪提了帶姜澤回密陽上學的事情。
而考慮到小家伙是偷摸跑來跟他說的此事,約莫是怕惹姜恪傷心,所以也沒有提及這是姜澤自己的想法,只道自己準備在郡學多開設一個班級,供士族官員子弟上學,姜澤的年紀正合適,可以趁此機會讓他和外界多接觸接觸,培養其社交能力。
姜恪和柳氏是準備在端門長住的,固然舍不得大孫子,但幼子的提議也確實對孩子有益,聽聞緣由后,姜恪沒有絲毫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
于是,姜舒回程隊伍中便多出了一個大侄子。
啟程之時,包括殷氏在內,一家人出來送行。
早晨的微風和煦,蕩漾著離別前夕特有的溫情與愁緒。
姜舒踏上馬車前,轉身望見站在府邸門口的家人們,想到接下來也許許久都見到這些親切之人,不禁心感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