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上午,靜悄悄的,隨著第一縷和煦的陽光從窗外照進來,不僅驅散了一冬的寒冷,也帶來了別墅女主人的一聲尖叫。
“呀怎么就十點啦”
匆匆洗漱罷,鉆進營養艙,趕忙上線。
此時的修煉世界,寅時將盡,天色仍黑,上線處是一片荒郊野地的蓬草屋。白小碧四下望了一眼,只見前方不遠處搭著幾個帳篷,中間最小的那個白頂加絨,稍顯特殊,她悄悄溜了過去,掀開布簾一瞧,一個小女孩睡得正香,正是沒藏烏雪。
“小雪,醒醒。”她輕輕推了推沒藏,沒藏也很有警覺性,瞬間就睜開了眼。
“白姐”
“噓”白小碧一把捂住沒藏的嘴,沒藏隨即點頭,表示知曉輕重,閃閃的大眼睛卻是掩飾不住的驚喜。
“走,外邊說話。”白小碧拾起外衣給沒藏穿上,兩人一起溜出了帳篷,往南邊走幾百米,進入一片稀疏的枯樹林里。
再次檢查了四周,確認無人跟蹤之后,白小碧開口問道“今天什么日子”
“初五,白姐姐可一點都不準時哦。”
白小碧尷尬地笑了笑,“那時說好半月,確實是我不準時,不過也沒差幾天啦。”
“嘻嘻,原諒你啦。”沒藏半個多月沒見白小碧,簡短的問候之后立即打開了話匣子,把這十多天發生的事悉數告知。
那日,沒藏在白小碧下線后便徑去敦煌,在城門口遭到衛兵攔截,她便將身份告知,衛兵不敢怠慢,直接通稟了城主,而后她被城主盛情迎進府內,好吃好喝招待,自不必提。
話說敦煌城主魯云,并不統領西夏任何一大幫,所屬亦非試煉者或是朝中勢力,而是與南宋四大邊軍類似,是相較獨立的一支西夏邊軍勢力。西夏邊軍的地位并不高,大多都依附于朝廷或各自家族或西夏一品堂,比較有戰斗力的有四家,一是鎮守南大門的“赤嶺軍”,當年唐念羽陰謀顛覆五毒教所迎的便是赤嶺軍,有一品堂的背景;二是鎮守西大門的“敦煌軍”,不聽命于任何人,只御外敵;三是抵御北元的“興慶軍”,是西夏最古老的一支邊軍,駐扎在興慶府,一般不參與邊境摩擦,一旦出動,必有大戰;四是防守吐蕃的“青牛軍”,近三十年來吐蕃、西夏兩國基本無戰事,所以青牛軍并未引起太多關注。最后鎮守西夏東大門的,便是長安勢力了,正因其位置緊要,所以李十三的昭昭野心才被朝廷默許,甚至妥協。沒辦法,長安經夏宋反復爭奪,百姓對兩國朝廷都沒什么好感,也只有李十三才能鎮得住長安,故而肆無忌憚。
單說敦煌軍,為何能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還能獨立成軍這就要說到二十三年前的夏遼之戰了。
那是天下十三年,當時的西夏西境還在玉門關以西一千里外,敦煌只是一個通往邊境的中轉站,并非大城。但在這一年秋天,遼國突然興兵入侵,打了西夏一下措手不及,僅僅半個月,戰火便燃燒至玉門關,邊境守軍被斬首十萬余,幾乎損失殆盡。另一邊遼國雖然殲滅了大部西夏守軍,但由于補給線過長,也只能暫時在玉門關外扎營修整。而后又半月,西夏援軍終于姍姍來遲,其統兵將領乃是沒藏贊于,沒藏青云的叔叔。
沒藏贊于來敦煌的第一件事,便是親手砍了邊境守軍將領流無須的腦袋,以證軍法,而后當他下令大軍反撲之時,流無須麾下一名小將出言獻策,稱敵軍士氣正盛,若正面對敵恐難以抗衡,他愿帶兵遠途奔襲遼軍糧草,若能成功,遼軍不戰自敗。
沒藏贊于本不信任此小將,但那小將愿立軍令狀,并以自家老母為質,聲稱若不成功,全家抵命沒藏贊于與眾將商議了一番,撥了五千軍馬與那小將,若他能成功那最好不過,若失敗了損失也不大,可謂是兩全之策,頂好算盤
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那小將,但他卻出人意料地成功了,當他領兵回來時,遼軍已然開始撤退,小將因此名聲大噪,地位節節攀升。然沒藏贊于并不滿足于此戰果,他要率領大軍追擊遼兵,那小將急忙阻攔,稱追擊必敗,不如就此收兵,以玉門關為界,休養十數年后,再討回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