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年初春,燕軍悉數南下,如秋風掃落葉般拔除南方各鎮據點,三月圍杭州,意圖一戰而定乾坤。戰況也正是如此,四個月后,杭州城彈盡糧絕,雖有白鷺書院加入趙軍,但對大局于事無補。蕭寂已然做好了攜皇出海的準備,兩個世界的歷史在某個瞬間似乎就要重疊,然而城破之際,自燕軍背后突然插入三柄尖刀,打著“幽影宮”的旗號,自號“山陽軍”,由三位壯年大將率領,立時沖破了燕軍陣型
蕭寂、幻音得聞勤王之師,命趙軍出城迎敵,四軍包夾之下,步勉被亂箭射死,燕軍大敗而撤。其后,山陽軍與趙軍合兵一處,乘勝追擊,燕軍一路撤至蘇州城外,正要入城整兵再戰時,城內卻突然殺出一少年小將,引領數千軍騎殺得燕軍狼狽而逃,趙繼恩氣憤難當,與小將一通酣戰,竟被百招斬落馬下,燕軍士氣大衰,只得繼續北逃,據江而守。
此一勤王之師,正是由陸游所招收的文人軍隊,由于多數將領出自山陽,故自號山陽軍,軍士又全數拜于幽隱宮門下,得少年將軍換去不雅之稱,一躍成為名震天下的“幽影宮”
江湖幽影,山陽為軍。趙林兒親封其表姑阮姀為“柱國大公主”,又封表姑父陸游為“平燕大將軍”,將統軍大權全權交予陸游,趙軍無不拜服。
然燕軍之盛,非一戰得定,此后數年趙軍屢次渡江,皆被燕軍擊敗,損失慘重。陸游不得不感嘆一棄江淮,收復北地難矣。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到了天下四十六年,燕無極親率八十萬大軍再度揮師南下,趙軍正面難敵,陸游暗使陰謀,說服同為幽隱宮門下的楓林晚投誠。楓林晚與莊蝶舞自為一體,趁兩軍酣戰之際,率香楓軍團突然臨陣倒戈,殺了燕無極一個措手不及,燕軍八十萬折損一大半,燕無極幸得眾將保護,一路渡船西去,敗走襄陽逃回開封城。
趙軍得勝北上,最終抵達當年南北之戰舊戰場,彼時已四十七年,又是十二年一次的登天之期。先是飛騎軍一代神將李玉佛出海,再是燕無極背后的大批尋路人無奈出走,而趙林兒因為有陸游這桿大旗的號召,背后聚集了江湖、士子等多方勢力的尋路人,這批人功力初至尋路,還可等十二年之后的下一次登天之期。
不管是軍隊戰力還是背后的隱形戰力,燕趙都呈此消彼長之勢,且已不可挽回。正月二十日,幽云軍羅素突然病逝,秦仁再次展現出他的非凡眼光,率洛陽全眾響應趙軍,兩軍勢如破竹,數戰之后終于徹底擊潰燕軍,得以長驅直入,將燕無極圍困于開封城。
長達數十年的燕趙之爭即將劃上了句號,南地百越局勢也發生了逆轉。
天下四十五年,河內城的爭奪以苛剌多大將故土不土的陣亡而告終,拖不陀東山再起。這對于李瀟軍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落敗的苛剌多由于當年軍紀敗壞,四處打草谷濫殺無辜,成了百越的過街老鼠,走哪兒都不受人待見,李瀟得以接收朝不歡,實力再上一個臺階。
四十六年,整合兵馬后的李瀟命朝不歡、龍戰于野分陸海兩路突襲河內,拖不陀大敗而逃,遁入宋地,又經南麓軍不停追襲,損傷殆盡,幾乎消亡。
與此同時,李瀟親率水師合失落的大陸一支,從南端防線沿岸北上,與阮不語對峙海上,吸引了大批阮軍,ory、civet、失語者趁勢從金邊出兵,分三路合圍百里潺溪援軍,斬首二十五萬余,攻下了萬象城。其后,李瀟小敗一場,收縮半島防線,撤回南海城。
九月,李瀟欲下令由萬象南海同時合圍流火國都時,流亡宋地的貝克禮、碧海浪淘沙逃回了仰光加入阮軍,李瀟決定暫緩攻勢,尋機再戰。
百越六城,最富饒的東、南四城盡歸李瀟,阮軍之敗只是時間問題了。宋越兩地戰事大定,龍清清、鐘離小花才有空返回禁地,再加上米樺和如雪的回歸,除了已為飛騎軍新任統帥的李玉清父子和向南城,五毒教舊部首腦終于聚齊。
有此興盛大事,星火燎原之勢再起,再加上教主大婚,還有誰會注意到曾經消逝在燎原火起時的一株小草呢
一切似乎都在往美好的方向發展,就像一塊已經上了弦的手表,雙針一撥動,再沒有人能讓它停下來。
而在當今滾滾浪潮之下,江湖大世界聚散明滅之時,分針、秒針全都指向最后復興的一刻,只等時針的姍姍到來
這時針,便是助嚴云星復明的十四天方中最有可能得到的月宮桂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