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律等臣下這才好受些。
他們知道他們的殿下徹底收服了這些人,贏得了一支虎狼之軍,并為下一步收復并安定中原奠定了基礎;殿下的英明睿智,遠超嘉興帝。可笑王壑自詡聰明,想出這一招解燃眉之急,卻顧頭不顧尾,寒了軍心不說,得了那些軍糧,又能撐幾天呢不過是茍延殘喘。
王壑怕秦鵬不答應以糧買人,譏諷潘子豪“不為五斗米折腰”;秦鵬針鋒相對,指責王壑賤賣降軍親人,不拿將士當回事,自己卻視他們如珍寶。
誰更仁義
誰更得人心
這一比高下立判。
記
潘子豪怎不感激涕零
其實,他當初投靠安國也是情非得已,得知王壑逼死嘉興帝,他便明白大靖完了,即便他想另行輔佐幼主登基,也比不過叛軍勢大,最終難逃敗局。
投靠安國后,他惴惴不安,生恐被安國輕視輕賤;沒想到秦鵬胸襟廣闊,氣魄非常,竟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出糧贖回他們的親人,著實令他意外。
撇開這件事不提,潘子豪私心認為單從胸襟氣魄和行事手段來比,嘉興帝也差秦鵬太多。嘉興帝為了對付王亨和梁心銘,把江山都丟了;再看看秦鵬,明明是入侵者,卻像撥亂反正的明主,令臣下和降軍歸心。
此后,他將安國當成安身立命的國家,是大靖的延續,心頭再無一點叛國的內疚。他既對安國有了歸屬感,便真心憂國憂民,操心起這場戰事的勝敗來。
歸坐后,他擔憂道“殿下仁義,愿替我等贖回親人,雖說一人只有一斗米,但這么多人,總算也不少。如此一來,只恐叛軍要脫困了。”
秦鵬道“不妨事。他們有五十多萬人呢。這些糧食不夠他們支撐幾天的。王壑雖然來了,但任他有通天的智謀,也變不出糧食來。再籌集也難之前燒的糧草,可是已經耗空了大靖京畿附近的官倉。”
潘子豪忙道“這倒是。短期內他們肯定籌不到糧草的,西北各地的存糧早已耗盡。岷州、江南等地雖有糧,一時半會兒也運不來。這段時間,足夠殿下滅了他們,再揮軍南下,收復大靖,再現英武盛世”
杜律忙道“不是說有個李菡瑤,承諾要支援他們糧草和軍服嗎殿下需派人阻截她。”
秦鵬自語道“李菡瑤”
他對李菡瑤了解不深,僅限于傳言,為免傳言誤事,他便問潘子豪“這李菡瑤是怎樣的女子”
潘子豪沉吟,潘李兩家在江南的恩怨他也清楚,后來呂暢慫恿嘉興帝宣李菡瑤進宮,李菡瑤炸死脫身,然后造反,跟著就發生了皇城兵變
他想了半天,才回道“和梁心銘一樣的女人。”
秦鵬頓時在心里提高對李菡瑤的重視,面上卻一點不顯,沉聲道“江南路途遙遠,李菡瑤縱有心,十天半個月也運不來糧。等她運來了,本王已滅了叛軍,正好用她的糧喂叛軍。本王一向善待俘虜,況且他們原是大靖的將士,是被亂臣賊子蠱惑,才跟著叛亂的。”
眾人聽了,都贊殿下英明。
秦鵬雙手下壓,示意他們安靜,然后問杜律“據你觀察,那王壑手段和能力如何”
杜律也想了一下,搖頭道“看不透。”
秦鵬一愣,“此話怎講”
杜律道“就是看不透。”
他將自己進了朱雀王大帳后,王壑說的每一句話,包括臉上細微的表情,都形容給秦鵬聽,然后總結道“微臣也不好說,到底他為人驕狂,還是心機深沉;逼我們明早交易,是目光短淺,還是深謀遠慮。微臣看不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