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這兩人表面上,都沒有卷入天下紛爭。
但水鏡先生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
直接導致劉備一飛沖天,三分天下有其一。
以此推測,龐德公和水鏡先生的符紋能力怕是很強,恐有攪動天下的力量。
這次,進攻襄陽城的戰斗,恐怕不會是一次簡單的行軍之戰。
說不定,此戰會有巨大波折。
若是自己輕敵大意,很可能會陰溝翻船。
呂布既然主動請戰,自己何不順水推舟,就將這一仗當做最艱難一戰來打。
想到這里,陳原宏點點頭,“那襄陽城之戰就拜托奉先,替我稱量一下對手。”
呂布立時一笑,“遵命”
襄陽城在東漢時代,可是一個交通樞紐。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兵家必爭之地。
襄江水路不僅溝通長江,而且同時聯通漢水、丹水、育水等重要水路。
襄陽城毗鄰帝鄉南陽郡,有南都之稱的南陽郡經濟富庶,決定了襄陽城的交通樞紐地位。
水路運輸的重要程度,在東漢并不次于現代的海運。
現代人爭奪海權為霸主,古人爭奪水路而定天下。
海權和水路看似區別很大,但本質都是重要的交通之利。
誰控制了海權和水路,就控制了對手的命脈,區別僅是地圖大小不同而已。
兩者之間的道理,并無本質上的區別。
例如,歷史上的大秦帝國很強。
有人開玩笑說,秦始皇缺的是一張世界地圖。
真的是這樣嗎
是,也不是。
秦始皇南征百越之地,糧草補給困難,一樣戰場失利。
隨即,震怒的始皇帝不惜代價修成靈渠,打通了南下的水路。
大軍的補給源源不斷,百越隨即被秦軍平定。
秦軍征伐北方匈奴,同樣受困于補給困難。
于是,秦始皇不惜代價修了陸上直道。
但運力和效率卻遠不如水路。
秦軍攻擊匈奴的范圍,很快就到了陸地補給的極限。
匈奴正好擁有無比廣闊縱深,得以在秦軍手下幸存。
后來,大秦崩潰,匈奴趁著天下群雄爭斗,甚至一度強盛,威脅漢廷的生存。
同樣是面對強秦,匈奴和百越之所以命運截然不同,就在秦軍有無水路支撐。
秦軍北征匈奴正因為沒有了水路運力的支撐,才無法完美解決補給問題,落個虎頭蛇尾收場。
匈奴才有機會一躍而起,成為一方帝國,稱霸天下一時。
由此可見。
武帝打匈奴面對的難度,遠非后世人們想象的那么容易,完全是地獄難度。
面對地獄難度的游戲,武帝居然打通關了,這才是為什么秦皇漢武可以并列的根本原因。
武帝不用水路運力支撐,掃平了匈奴帝國,完全就是一個特例。
在古代爭奪天下,水路運力才是關鍵因素。
據有眾多水路便利的襄陽城,其重要程度也就不言而喻
在東漢,襄陽城毗鄰至關重要的豫州和南陽郡,又有水路樞紐的便利,想不繁榮都難。
正因為據有水路便利,襄陽城的繁榮,也嚴重依賴各條水路。
洛陽黃巾南下荊州之地,山雨欲來風滿襄陽,各條水路先后被汝南水軍截斷。
最重要的襄江水路,更是被彭脫的水軍截成三斷。
隨著荊州水軍降卒參與巡弋,依靠襄江水路溝通長江的眾多水路幾乎斷流,客流貨源大減。
荊州之地的各家店鋪,如今日子都不好過。
沒有了來往的客商和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