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小斑點送給他的那塊菱形晶體。
趁著韶光正美,心情不錯,安格爾決定在今天來首次鑒定這個菱形晶體。
深呼吸了一下。
安格爾閉上眼,澄凈了腦海里的繁冗思緒,這才收起懶洋洋的表情,一臉正色的構建起納爾達之眼的戲法模型。
半晌后,安格爾睜開了眼,碧藍色的眼瞳中流光溢彩,閃爍異樣的光華。
在他的視界里,一道道數據,從菱形晶體上開始浮現起來。
就這第一眼,安格爾的眉頭便蹙了起來,因為在這些數據里存在極多的問號。甚至,包括菱形晶體的材料構成,都有好幾個問號。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經驗,安格爾很清楚這些問號所代表的含義變量。
一旦出現變量,最后鑒定結果肯定會變成“多組數據”,如果變量太多的話,說不定最后連數據都不會產生。
出現“多組數據”時,安格爾還能用“提取共同體,找到公約數”的方法,大致找出一部分的鑒定結果,就像“輪回序曲”一樣,成功了一半或者說,失敗了一半。
但如果連數據都沒有,那就代表這次的鑒定絕對失敗了,只有繼續積累知識底蘊這一條路。
看著這一排排的問號浮現,出現這么多變量,納爾達算法真的能推測出數據嗎
安格爾皺著眉,等待著最后的推算結果。
當結果出爐的時候,安格爾的頭腦突然有些暈乎納爾達算法的計算平臺,其實還是大腦,不過絕大部分的算力依賴的是服務器,大腦只承擔極少一部分的運算。
安格爾這次運算結果,居然連大腦都出現不適,足以見得此次運算已經超頻。
稍微緩過來后,安格爾才探察起印入腦海中的結果。
沒錯,安格爾以為這一次變量太多,不會出數據。但沒想到的是,最終數據還是出來了。
不過出現的數據有六組,而且,安格爾發現這六組的數據似乎都有明顯的不同。
那些不同的地方,雖然有可能出現正確的答案,但為了以防萬一,安格爾暫時都以“不予采信”為審核標準。他直接提取這六組數據都相同的部分,因為相同部分肯定是正確的。
當提取完這些數據相同的部分后,安格爾仔細看去,半晌后,他的瞳孔猛地一縮。
居然是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