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別名銅都,顧名思義,是因產銅而得名。這個地方早在商周時期就已有采掘冶煉銅的歷史,是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直至現今,銅陵仍是重要的銅出產地之一。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海漢在前次的停戰協定雖未要求大明割讓池州,但卻毫不客氣地將池州下轄的銅陵縣劃入了自家地盤。而這片土地上的銅礦,自然也就由此劃歸了海漢。
大明雖然不甘將這里的銅礦讓給海漢,但畢竟拳頭沒有海漢硬,對此也只能忍氣吞聲默認了。
不過銅陵的銅礦雖對兩國都很重要,卻與這次會面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
在這里約見盧從善的原因,除了其地理位置是南京與九江的中間點外,還有就是岳仕宗以“職責所在,不能擅自歸國”為由,只能選擇兩國勢力范圍交匯之地,這樣一來就顯得比較合情合理了。
“岳大人以前來過銅陵嗎?”
聽到石成武的問話,岳仕宗微微點頭道:“前幾年從南昌乘船去往應天府,途中曾在銅陵縣短暫逗留過半日。”
石成武笑道:“那我來銅陵的次數可要比你多了,自我國接管應天府以來,我是每年都要來一趟銅陵。”
池州府在大明統治時期屬于南直隸地區,同樣也是受南京轄管,而如今銅陵縣也被劃歸為南京的轄區,這么說來倒也是一脈相承了。
而石成武每年都來銅陵巡視的原因,當然不是為了來游山玩水。銅陵縣的銅官山、獅子山、大團山、冬瓜山、鳳凰山等地的銅礦,才是石成武關注的對象。
在占領銅陵縣之前,海漢最主要的銅礦來源是山東登州的福山銅礦,但據說銅陵縣地下蘊藏的銅,要遠遠超過了福山銅礦的儲量,開采價值當然也更大。
海漢在采礦和冶煉方面,都擁有比大明更為先進的技術,而這些技術應用到銅陵縣的銅礦,就足以把產能提升好幾倍。這對于坐鎮南京的陶弘方和石成武來說,完全就是一個能夠源源不斷產出財富的聚寶盆了。
岳仕宗只是在銅陵短暫逗留過一次,雖然知道這地方產銅,但對于此地的情況自然沒有那么深入的了解。但聽說石成武每年都要來這地方,他也能感受到海漢對于銅陵的重視程度。
岳仕宗在南京換乘的這艘船是陶弘方和石成武二人專用的公務船,舒適程度果然遠勝之前那艘快船。船上雖然也有蒸汽動力系統,不過從南京去銅陵的時間還算比較充裕,就不需要再開足馬力趕時間了。
這次石成武造訪銅陵縣,同樣也是以巡視的名義,并未將會談的安排提前告知地方官府。所以地方上只知石成武來視察,卻不知有岳仕宗這位大明官員同行,更不知道九江知府盧從善也會悄悄來到銅陵。
岳仕宗也贊同石成武的低調行事,與盧從善這次會面本就十分敏感,若是消息傳出去,只會讓他們要談的事情節外生枝。
兩人隨即又商議了一下,接下來會見盧從善的時候,該如何互相配合行事。石成武決定自己先不出面,由岳仕宗單獨接待盧從善,試探一下對方的態度,這樣石成武便可更有針對性地提出條件去策反他。
當天夜間,盧從善搭乘廬發行的一艘商船也抵達了銅陵縣。碼頭上早有石成武安排的馬車迎接,將他直接送到了城南一座私宅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