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仕宗已經提前候在大門處,見盧從善從車上下來,連忙迎上兩步拱手招呼道:“盧兄,好久不見!”
盧從善也很默契地回禮道:“岳兄,上次與你相見,應該還是多年前在京城的時候了!”
兩人都不以官方身份相稱,也是避免隔墻有耳,被有人發現他們的身份。
岳仕宗隨即將盧從善請入屋內,讓人上了熱茶點心。
待遣退下人后,岳仕宗便開口切入了正題:“盧兄公務繁忙,還應邀專程趕來銅陵見面,岳某感激不盡。但事關緊要,又不便在書信中詳說,只能勞煩盧兄走一趟了。”
盧從善道:“你我多年不見,卻堅持邀約我到銅陵來,想必是了不得的大事。我若不來,那可能就錯過了時機。”
岳仕宗只是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的說法,卻沒有急于接過話頭。
盧從善接著說道:“岳兄在杭州出任駐海漢國大使一職,我大膽猜測,想必岳兄要與我詳談之事,跟兩國關系是密切相關了。”
岳仕宗這才開口問道:“那我斗膽問一句,盧兄對現今的兩國關系如何看待?”
盧從善道:“實不相瞞,我認為兩國現今還能和平相處已實屬不易,你我身為官員,當盡力維持這樣的局面。”
岳仕宗道:“但天下人皆知,海漢有心要對大明取而代之,停戰不過只是下一次開戰前的間歇期,盧兄如何看待這樣的趨勢?”
盧從善嘆口氣道:“大勢如此,你我就算有心,也沒辦法阻止海漢要做的事情。只看戰火再起之時,如何能將損失降到最小吧!”
岳仕宗繼續問道:“若有朝一日海漢準備發兵攻打九江府,盧兄是選擇獻城降服,還是死戰到底?”
盧從善道:“獻城可保全九江黎民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死戰到底,大概只能保下盧某一人的名聲。但若成千上萬的人死于戰亂,盧某保下這名聲又有何用?”
盧從善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其實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那就是如果兩國再度開戰,且戰場是他所管轄的九江府,他是更傾向于不戰而降。
他能這么毫不猶豫地講出這番話來,看來也不是第一次琢磨這事了,而且并不擔心將此告訴岳仕宗后可能引發的后果。
岳仕宗點點頭道:“盧兄既然有如此想法,岳某愿為你引見一位貴人,不但可在戰時保全九江府,還可保住盧兄的榮華富貴。”
盧從善坦然道:“我早已料想到岳兄不是一個人在這里等我,那就快把貴人請出來相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