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子敬也的確想要親自確認一下,陶弘方和石成武所聲稱的和平過渡的方案是否真的可行。如果這種方式能夠在九江實現,那么或許今后也能將其推廣到更大的地域范圍內實施。
這次行動由主導整個計劃的石成武擔任指揮,而陶弘方則是繼續坐鎮南京,為出擊的海漢軍組織提供后勤保障。
不過文官出身的寧子敬,倒還真是第一次參與到這種攻城掠地的軍事行動中,多少還是難免有一些緊張感。
石成武看出了寧子敬的不安,笑著安慰道:“子敬,這次我們已經跟九江知府談妥了交接事宜,如果一切順利,就不會有交戰發生,權當是一次武裝巡游。即便發生了某些計劃外的狀況,需要用軍事手段解決,我們也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不會影響到此行的最終結果。”
寧子敬道:“其實我也有些好奇,九江當地駐扎的明軍有多少兵力,他們對于此事是持什么態度?”
石成武道:“九江地理位置重要,原本是設有一衛六所的駐軍編制,不過九江衛地處江西,卻是由南京管轄,統屬不便,自然難免會產生諸多弊端。到了萬歷年間,就開始逐步將九江衛移交給江西這邊管轄,但因此也就削減了大部分的經費,這衛所的編制和待遇也就逐漸萎縮了。”
“到了崇禎年間,九江衛的情況已經跟大部分衛所相差無幾,編制混亂,戰斗力嚴重下降。不過前幾年因為應天府的潰敗,退到江西的明軍編制被打散,就有一部分被補充到了九江衛,勉強算是達到了齊編滿員的標準。”
“根據九江知府的說法,九江衛各個軍頭的態度也不一致,有的人想交出兵權,向我國交換一個好出路;也有的人認為亂世之中,唯有手上有兵,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并不打算向我們投降。當然了,他們也沒什么抵抗的心思,所以很有可能會選擇后撤逃跑,避免與我軍發生正面交戰。”
寧子敬點點頭道:“這么說來,這長江上應該也沒有可以威脅到我們的明軍水師了?”
石成武道:“當年我們攻打應天府的時候,明軍就已經集結了湖北以下長江流域幾乎所有的水師力量,想要通過決戰的方式擊潰我們,不過事與愿違,參戰的明軍水師幾乎盡數折損,到如今也未能恢復元氣。整個江西的水師船只,加起來也不過才三四十艘船,即便能來迎戰,也只是白白送上戰功罷了。”
寧子敬聽到這些,心情更是放松了不少。兩軍實力相差懸殊,明軍幾乎沒有任何勝機,也難怪對方沒有采取抵抗的意愿了。
寧子敬又想起一事,便接著問道:“九江府與南京之間,應該還有幾個州府是由大明管轄,我們拿了九江之后,這些地方要如何處置?”
石成武道:“長江南岸的太平府,前年便已收歸南京管轄,再往上游的池州府,下轄的銅陵縣也已由我國接管。拿下九江之后,就可以順理成章把夾在中間的池州收了。”
“至于長江北岸的和州、廬州、安慶這幾個地方,應該還需要一點時間來慢慢消化。但只要我們掌控了九江至南京的長江航運,這些沿江州府的歸屬就沒有太多懸念了,只是看我們什么時候能騰出手來去占領這些地方而已。”
石成武說到痛快處,抬起手臂指向前方江面道:“子敬,拿下九江之后,兵鋒便可直指鄱陽湖平原和長江上游的江漢平原。大明如果調兵來救,那正合我意,可利用長江快速調兵,將其生力軍消滅在沿江地帶。如果大明坐視不管,那我們就可以輕松拿下這兩塊富庶之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