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謹慎起見,他還是決定按照制定好的計劃行事,先派出兩艘運兵船靠岸,接管望京門及周邊方圓一里內的防務,待確認安全之后,再下船與本地官員見面。
這個過程雖然耗費了一些時間,但也是相對穩妥的做法,寧子敬和哈建義均未提出異議。
有了早先在彭澤縣的受降經歷,寧子敬和哈建義就顯得從容多了。在石成武將他們介紹給盧從善時,兩人均是以上司的身份,接受了盧從善的參見,以及他所獻上的官印。
盧從善當然也早就從石成武那里知道了海漢的安排,聽完介紹之后,便知道眼前這兩位年輕官員就是新朝廷委派的地方主官了,當下也少不了一番言語恭維。
接著便是接見本地那些跟隨盧從善一起投靠海漢的下屬官員和士紳耆老,也是足足有數十人之多。
這些人大多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響力,接下來多半還會要他們出力維護地方安定,幾位年輕的海漢官員也不敢怠慢了他們,一邊聽盧從善介紹,一邊暗暗將這些人的身份背景記在心中。
不過很快石成武便留意到一個細節,到場的武官寥寥無幾,僅來了一位指揮使,一位同知,兩名僉事,兩名副千戶,顯然九江衛的高級軍官并未全員到場。
這讓石成武心生警惕,待一眾人等介紹完畢,石成武便將盧從善叫到一邊,詢問他為何本地武官當中尚有不少人沒有出現。
盧從善眼見瞞不過,只能老實交代,本地武官對于是否向海漢投降一事,意見并不統一,有不少人并不愿意以這種不戰而降的方式結束自己的武官生涯。
盧從善這段時間雖然用盡各種手段勸說,但也仍只能說服其中一部分人。不過即便是那些不愿投降的武官,也知道自己獨木難支,不會得到來自地方上的任何支援,所以并未打算留在九江死守,而是率部離開,前往南方兩百多里外的南昌城。
石成武聽完之后半開玩笑道:“撤退去南昌那倒也罷了,不會有人領兵藏在城內,伺機而動行刺我們吧?”
盧從善大驚失色道:“將軍何出此言?盧某一家老小如今都在南京,可不會以身做餌,拿自己身家性命開這種玩笑!”
石成武道:“既然你早就將獻城歸降的打算講出來了,南昌那邊應該也有所風聞,難道對此沒有做出什么反應?”
盧從善道:“據下官所知,布政使司似乎有意把這消息壓下去了,也沒有采取什么措施,所以南昌那邊傳播范圍不大。”
這個情況倒是稍稍出乎了石成武的意料,他本以為就算南昌那邊不派兵增援九江,至少也會發文斥責盧從善,設法阻止他在九江搞出不可收拾的局面。
誰曾料想南昌那邊竟然有意壓下消息,想來這大概也是為了避免造成人心浮動,在更大范圍內產生混亂。但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顯然不會有太好的效果,等九江不戰而降的消息傳開之后,南昌的三司衙門大概也難逃失察之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