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在明初改建翻修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地理環境,相對平坦開闊的城南區域,極有可能會在戰時成為敵方主攻的方向,所以進賢門附近區域的城墻高度三丈有余,厚達兩丈,可以說是整個南昌城防工事最為堅固的地段之一。
就算是海漢有重炮在手,這厚實的城墻應該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轟開的,丁保國才有信心在進賢門內部署了大量兵力,靜待海漢軍攻城。
而進賢門內的臨時兵營,距離城墻最近處不過十余丈,照理說除非是炮彈直接擊穿城墻,才有可能打中城墻后邊的兵營,否則從城墻上方飛掠至城內的炮彈,應該會砸到城墻后方百十來丈遠的地方,不太可能墜落到兵營所在的位置上。
但實際情況卻是一連數發炮彈在營中爆炸,造成的死傷人員一時間多不勝數。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也不難,很快便有人來報,城墻上觀察到剛才城外開火的并非那些體型龐大的攻城重炮,而是數門不起眼的小炮。
而且這些小炮的炮口朝天,其射出的炮彈似乎是先飛到高處,再落下來砸到城內,彈道軌跡極為詭異,并不是普通火炮那般平直,而是一道高起高落的拋物線,因而才能擊中了城門后方的臨時兵營。
從結果來看,這些炮彈顯然也不是明軍使用的實心彈,而是某種殺傷力更大的爆炸物。
死傷者主要分布在爆炸中心三至五丈的范圍內,傷情大多是細小碎片嵌入甚至穿過身體所致。可怕的是即便身著全盔全甲,在這個距離上也依然無法抵擋爆炸所產生的碎片。
然而就在城內尚在手忙腳亂地救治兵營傷者的時候,第二輪的炮擊又不期而至,數枚炮彈帶著呼嘯聲從天而降,再次擊中了剛剛才被炮擊過的臨時兵營。
丁保國就在距離彈著點不到百丈的地方,這次他親眼目睹了炮彈是如何在落地后發生爆炸,激起一片塵煙和慘叫聲。
丁保國看得目眥欲裂,這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城外的海漢軍算準了時間,判斷了城內正在對首輪炮擊的死傷者進行救治,以這樣的方式來打擊施救者,順便對首輪炮擊逃過一劫的傷者進行補刀。
丁保國認為這種炮擊戰術可謂十分狠毒,雖然這第二輪打擊所造成的死傷未必比第一輪多,但對守軍心理的打擊卻是相當沉重。
比如眼下這種狀況,是不是要立刻再組織一波人馬清理現場,對死傷者實施救援?但萬一還有第三輪的炮擊依樣畫葫蘆,那又該如何是好?
丁保國正猶豫間,卻見趙明宇已經大步向前,同時口中呼喊道:“來人啊!速與本官一同救人!”
丁保國趕緊一把拉住了趙明宇,吩咐身邊的兩名武官趕緊去組織救援,不讓趙明宇進入危險地帶。
不管趙明宇此舉是發自內心,還是故意當眾作秀,丁保國可絕不能讓趙明宇以身涉險。萬一要是在這里出了事,他丁保國可擔不起這么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