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竟有如此之多的火炮?難道他們的戰船也能跟城頭上的大炮對轟?”
盡管丁保國不愿相信,但這就是目前正在發生在城池附近的真實狀況。海漢軍在火炮性能方面的巨大領先,讓南昌守軍所指望的城防炮全無優勢可言,就算居高臨下也依然被城外的炮火打擊嚴重壓制。
就連面對贛江上的海漢戰船,守軍的火炮也依然占不到什么便宜。這些戰船并不靠近南昌城的岸邊,在江中排開一字長蛇陣,堪堪在城防炮的火力覆蓋范圍之外,城頭上的守軍就只能干瞪眼了。
守軍就只能這么看著海漢軍在船上不緊不慢地調校炮口指向,然后對著城頭上幾處比較顯眼的目標開火。
德勝門先前被熱氣球上投下的炸彈炸塌了半邊城樓,然而剩下的半邊廢墟也沒能挺過這一天,在隨后到來的海漢艦隊炮火打擊下,僅存的殘骸也轟然坍塌,化作了一堆廢墟。
而城西一向被視為南昌門戶的章江門,同樣也未能逃過這一劫。除了城樓成為海漢艦隊的重點打擊目標之外,城門外的甕城也未能幸免,在多門重炮的集火之下,甕城城墻被轟出一道寬逾兩丈的缺口,幾乎失去了其屏障作用。
陸三師在城東展開的炮擊攻勢同樣毫不留情,永和門的守軍被城外的火力攢射打得根本抬不了頭。城頭上僅有的十來門城防炮,在短暫的開火后就被城外海漢軍一一點名,寶貴的炮兵也被順勢帶走了大半。
永和門守將見勢不妙,立刻派出快馬向坐鎮城南的丁保國告急,稱海漢軍主攻方向乃是東邊,需立刻得到增援,否則永和門很快就要告破。
孰知作出這種判斷的可不止他一個,丁保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收到了來自德勝門和章江門的告急求援。從各地的戰報來看,似乎海漢軍是在四個方向上同步發動攻勢,并無主攻佯攻之分,整個城防處處都是其攻打目標,處處都有可能在下一刻被突破。
這樣的情形,讓丁保國不禁想起了五月六月那段時間,都司衙門幾乎每天都是被各地送來的緊急軍情和求援信填滿,江西下轄的所有州府縣都在告急,似乎海漢軍無處不在,且完全無法抵擋。
丁保國當時只覺得各地統兵的將領無能,海漢軍再怎么強,分兵攻打各個州府,那終究也只是小股部隊作戰,怎么竟無一地明軍能將其擊退,甚至能撐到十日八日的都為數不多。
丁保國只覺得這是海漢提前滲透的作用,就如同那九江一樣,根本沒開打就望風而降,地方官府直接俯首稱臣所致。
直到海漢兵臨城下,拿出了真本事之后,丁保國才意識到自己先前的認知可能的確有些謬誤,南昌城都守得如此狼狽,又能指望那些駐軍規模以千人計的小城能挺多久呢?
但沮喪歸沮喪,丁保國終究不能對四處告急的狀況置之不理。他下令調動城中作為后備力量的明軍,分別前往交戰最激烈幾處城門增援。
當然他其實也明白這些步兵的增援作用只是聊勝于無,血肉之軀又怎能擋得住城外的炮轟,只是以此手段讓各處守軍得到些心理慰藉,讓他們知道至少后方還有可調用之兵,不會輕易放棄抵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