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北的德勝門與城西的章江門之間,直線距離大約只隔著兩里地,兩處城門之間的城墻長度也不過三里上下。海漢軍攻打南昌之前,城中守軍演練防御戰術時,還在這兩處城樓專門練習了用旗語和燈語來傳遞信息,以備相互策應。
不過此時這兩處城門的城樓盡數毀于炮擊,這遠距離傳遞信息的途徑沒了,如今也只能靠快馬在城中來回奔走互通戰況了。
章江門失守后,守軍很快便在附近的城墻上設置了新的防御工事,以阻止海漢軍沿著城墻向德勝門和南邊相鄰的廣潤門發動進攻。
城墻上原本就已堆放了大量的滾石檑木,準備在海漢軍搭梯攻城時使用,如今倒是派上了新用場。這些東西用來搭建臨時工事倒也合用,海漢軍先頭部隊還在章江門鏖戰時,距其不遠的城墻上便已被這些臨時工事阻斷了通道。
待石成武下令沿城墻向北攻打德勝門,守軍已經在章江門和德勝門之間這段城墻上設置了至少三道封鎖線,均是借助原本的墩臺作為據點,城墻上下已有上千人駐守,要想沿著城墻迅速突破至德勝門,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辦到。
不過好消息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武器裝備運抵章江門,能夠使用的戰術手段也更加豐富,攻打城墻上的臨時工事也不需要步兵肉身硬懟了。
便于移動和狹窄環境部署的迫擊炮,在這個時候再次派上了大用場。
攻擊目標就在目視范圍內,而敵人隱藏于臨時工事后方,位置同樣十分明確,用迫擊炮來對付真是再合適不過。
午后,海漢軍便開始針對城墻上的明軍防線發動了新一輪的攻勢。
兩門迫擊炮經過簡單校準后,便對距離章江門最近的一處城墻墩臺展開了炮擊。面對這種位置明確的固定靶,迫擊炮射出的炮彈非常準確地落到了臨時工事后方的明軍頭上,而明軍對來自己方射程之外的攻擊卻拿不出任何反擊手段,立刻便陷入了被動之中。
在對這個墩臺進行了幾輪炮擊后,步兵這才登場,沿著城墻通道迅速沖向守軍陣地。
此時墩臺上的守軍雖然還有少數幸存者,但他們僅能發動零星的攻勢,已經難以阻止快速接近的海漢步兵了。
經過短暫的交戰,海漢軍僅僅付出了四人受傷的代價,便拿下了這處墩臺,打通了與德勝門間四分之一的路程。
守軍這時候也意識到了海漢軍的意圖所在,隨即向城墻上剩下的兩處墩臺緊急增兵。但城墻上的空間有限,也容不下大量兵馬,且兵力越是密集,就越是容易暴露,進而成為海漢軍炮火打擊的目標。
丁保國對于這樣的局面也作出了應對,在城西集結了數百名火槍兵和弓箭手,來到城中的高處,向城墻上的海漢軍射擊,以此來延緩其攻勢。
這一招很快起到了作用,占領了第一處墩臺的海漢軍,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對付來自城內的攻擊。
而且城內這些明軍游弋的范圍可要比城墻上的明軍大多了,倒是海漢軍反而落入了活動空間受限的境地。
明軍射手出現在各種建筑的屋頂高處,打一槍射一箭便換個地方,不停四處游走,海漢軍想要將其射殺也不是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