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于目前勞動力人手比較充足,工程指揮部決定晝夜開工,實行三班倒,天黑之后用柴油發電機繼續供應照明,讓民工們下河清理河道淤泥。河道兩岸和圍堰上的數盞ed大燈將整個工地映照得燈火通明,而這種沒有明火的照明裝置讓今天才新來的民工們嘆為觀止,對先來者所說的“短毛老爺會作法”這種原本還有點懷疑的言論頓時變得深信不疑。
工程的進行可謂異乎尋常的順利,第二天開始的河底清淤也沒有遇上什么大的問題。淤泥清除之后,水壩選址的地方就露出了完整的巖石基底。劉山夏得意地對項持南說道“看看,這就是準備工作做得到位的好處都不需要過多的勘察,直接套用后世的水利工程分布圖就行了。”
項持南正色道“你也別高興得太早了,圍堰堵水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工程現在才剛剛開始。你小子可是在執委會立了軍令狀,要在今年汛期來臨前完工的。走吧,我們也下去看看。”
對于是否要在穿越初期就實施水電站建設這個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其實執委會中從來就沒有真正統一過意見,這個話題在穿越之前的每一次會議上幾乎都會成為爭議焦點。反對的意見主要是顧慮到這個工程將會占用的人力資源極大,在施工期間,幾乎所有別的項目都得為了照顧它的優先權而停下來。這個在后世看來頂多只是農村小水電項目的小工程,但對本時空的穿越眾來說卻是足以耗盡所有人力的無底洞。一部分人認為,與其把各個部門的技術人員都當作低級勞動力耗費在工地上,倒不如先搞好其他基建項目,等到有充足人力的時候再進行水電站建設施工。再說如果施工中稍有不順,到了雨季汛期還沒結束的話,那可就得出大事了。
一力主張盡快建設水電站的意見主要來自工業、化工和能源幾個部門,工業黨們對于文科生們的鼠目寸光嗤之以鼻三亞這地方沒有煤炭資源,一開始連蒸汽機都沒法大規模運用,穿越初期如果不搞水力發電,那么建設工業需要的動力輸出從何而來磨刀不誤砍柴工,先集中力量把最關鍵的設施建好,才能帶動后續的近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否則一步慢步步慢,要全靠穿越眾的人力去搞基建,搞不好過了一兩年之后大家都還在這山溝里當農民工種地搬磚,那樣的話費這么大的勁穿越過來又有什么意義
至于對方所質疑的施工工期問題,最后是建設部的劉山夏站出來打了包票,聲稱只要人員物資到位,絕對能在汛期到來之前就拿下水電站主體工程。
最終還是有理有據的工業黨占據了上風,讓整個初期建設計劃中不管是人員還是物資的調配,都無條件向水電站工程傾斜。特別工作組從黎峒返回二號基地的時候,除了一部分負責外圍巡邏境界軍警部成員和老人、婦女、兒童之外,穿越眾的大部隊都作為勞動力被征調過來,甚至連執委會的指揮部也從一號基地搬過來了。
從附近招來的六七十個漁民現在已經成了工地上的全職工人,除了搬運各種物資之外,他們當中少數有篾編手藝的人還得負責日夜不停地編制大量竹籠,用作之后施工時截流修筑圍堰。
農業部指揮勞改營在田獨河東岸開出了兩百畝荒地,種上各種蔬菜之后,這幾十名明軍俘虜也被押送到了水電站的施工工地。雖不明白短毛們究竟要做什么,但看到這里堆積如山的各種物資,加上數百名短毛進進出出,俘虜們也知道這些短毛恐怕是要在這里大干一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