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少年一時也弄不明白“開發價值”究竟是什么意思,這個疑問就只能等著從崖州回來之后再向寧先生請教了。
行動隊選擇這條北上航線的目的很明確,他們要借著水道深入后世三亞市區,對三亞河及臨春河沿岸的水文地理狀況進行資料搜集。
在執委會的區域規劃中,從勝利港至田獨鐵礦的河谷沿線地區,今后將作為穿越眾的主工業基地和軍事基地來進行發展,即便煤鐵復合產業有可能會在石祿鐵礦和鴻基煤礦開發后北移,但部分“高精尖”的工業產品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將會受到嚴格管控的軍火產業,還是將集中在田獨河上游的內陸地區進行生產。這樣做也是為了避免今后穿越眾控制地域擴大之后,有人動什么“獨立”的歪腦筋沒有現代化的工業做為支撐,誰想在外面自己拉支隊伍玩“獨立”那就是找死。
而后世繁華的三亞市區,則將會作為未來的商貿區、行政區和居住區進行開發。特別是三亞河和臨春河入海口交匯處外窄內寬的地形,簡直就是執委會夢寐以求的天然良港。上次羅升東帶領的明軍來襲,便是在這處港灣登陸之后從陸路行進至榆林漁村潛伏。當時繳獲海滄船之后,船員們也曾對這里進行過初步的水文情況調查,而這次再來便真正要為今后的綜合開發收集資料了。
“飛速號”到了河流入海口附近就開始降帆放慢速度,逐漸調整航向。從海面駛入這個內河良港的水道最窄處只有百余米,比勝利港港灣外的峽口還要窄得多,而且這處峽口長達一里,在這個地方要是還想玩高速航行,那真的會有擱淺的危險。幾乎所有人都擁到了甲板上,觀看這里的地形。有船員拿著鉛錘等工具,站到船舷邊開始測量水深流速。根據后世的水文資料,這個港灣的通航航道雖然很窄,但這里的水深卻是極佳,足以容納后世的萬噸級輪船通行,目前看來這里的水文狀況跟幾百年并沒有太多差別。看看岸邊渺無人煙的環境,再想想自己這些人就是二十多天前從這地方出發的,船上的穿越眾都感覺恍若隔世一般。
顏楚杰指著峽口南岸的山嶺對北美幫的人講解道“這里是南邊嶺,我以前來三亞旅游時還上去過,山頂上有個小公園,從那里可以鳥瞰整個三亞市區,風景非常不錯。”
顏楚杰說這些當然不僅僅只是為了緬懷穿越前的日子,王湯姆已經聽懂了他的弦外之音,點點頭接道“這里地勢的確非常好,以后我們可以在山坡上修建防御工事,瞧瞧這距離,我們只需要步槍就能封鎖住這條進出港口的航道”
喬志亞吹了一聲口哨道“上次路過這里的時候我就說過,這地方簡直就是三亞的巴拿馬運河。”
北美幫前次押送繳獲的海滄船回勝利港,便曾經經過了這處峽口。只是那時候匆匆忙忙,船上又還有數名水手俘虜,眾人也沒來得及像今天這樣慢慢地仔細查看地形。
駛過峽口之后,左邊便是三亞河的入海口,而隔著一個形狀狹長的河心島,便是臨春河的入海口了。兩條河的交匯處在便是鹿回頭半島與海南島陸地的連接處,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腎形港灣。這個港灣包括兩條河的入海口沿岸,在未來全部都可以建成港口,那樣至少能同時停泊上百艘海船。
“飛速號”沿著港灣繞行,然后向北駛入了臨春河。此時三亞河與臨春河之間夾著的這個狹長河心島還沒有后世的面積大,最寬處也不過四五百米,但其長度卻跟后世差不多,足足有三千米以上。“飛速號”沿著河心島兜了個大圈,在上游另一個交匯處駛入三亞河,再沿著三亞河順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