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禮只休息了片刻,便下令拆去模具。有人問道“現在拆會不會太快了一點炮管應該還沒冷吧”
“冷下來就麻煩了。”劉星禮解釋道“這種澆鑄件肯定會有一些毛刺,就是要趁著炮還沒冷下來的時候清除掉這些毛刺,順便把炮管里的泥芯掏干凈。”
很快這道工序便完成了,參觀者們終于看到了新鮮出爐的兩門小炮,與大家心中想象的黑又粗完全一致,還撒發著陣陣焦灼的氣味。
“來吧,看看我們這兩門炮經不經得起檢驗。”看到兩門炮外形完整無缺,劉星禮總算長出了一口氣。
“有太平日子可過,未必有那么多人會選擇當兵吃糧,如今這個時代當兵可不算什么好出路。”寧崎對于軍警部的計劃并不是那么放心“你們別搞得兵沒招齊,最后變成抓壯丁了。”
“這個你大可放心。”陶東來信心滿滿地說道“沒好出路,那是明王朝的軍隊,你要知道,我們能給士兵的可不僅僅是微薄的軍餉和一天兩頓稀粥。”
在軍警部的規劃當中,未來的歸化民士兵將擁有特殊的社會地位,而這種社會地位的獲得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身在軍隊這個暴力機關,有關部門要通過長時間的宣傳和理念灌輸,在主流社會文化中樹立起軍人的高大上正面形象。只要選擇加入歸化民軍隊服役,那么士兵未來的軍餉、醫療、教育,退役后的就業、成家、子女入學、傷殘士兵養老、戰死士兵撫恤等等,全部都將得到執委會的特別保障。
當然,就算軍警部能按計劃如期完成土著士兵招收,這些新兵也并不是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至少也得有一個月左右的訓練期,讓這些人明白什么是軍令,什么叫軍人。軍警部著急上火趕著要擴編,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至于真正的戰術訓練,軍警部這些人都很明白,那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急是急不來的。
“最近不是很多人嚷著要進公社嗎等我們收了這批兵源,你再從現在的打工者里招一批人進公社就是了。”陶東來見寧崎臉色不是很好看,趕緊替他出了個主意。
“行了,你們也不用勸了,大局為重的道理我還是明白的。過幾天不是要派人去崖州城那邊設點嗎讓他們把羅升東那小子盯緊點,趕快從崖州拉人過來。”寧崎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這不是部門之間的意氣之爭,孰輕孰重,寧崎還是分得清的。
第二天一早,一幫紅著眼睛的大老爺們陸陸續續聚集到了冶金車間,準備參與第一門火炮的試制工作。說是車間,其實也就是個加固版的茅草棚,只是為了防火,特地把頂棚升高了不少。但就算這樣,還是讓來此參觀的穿越眾都不時地盯著頭上,唯恐一點半點火星飄上去引燃了房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