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元奇道“這些人是州衙的官差行事這么霸道”
“恐怕不是官差吧。”何夕嘆了口氣道“官差還不至于跨行業去拍一個瓊州府百戶的馬屁,如果我沒猜錯,這伙人多半就是駐崖州的錦衣衛了。”
牙商點點頭道“這位老爺說得沒錯,剛才那位便是錦衣衛的龔總旗。”
邱元愕然道“錦衣衛的標志不是飛魚服加繡春刀嗎”
“飛魚服、斗牛服、麒麟服這些都是錦衣衛里的高級官員才能穿的,蝦兵蟹將可沒那待遇。”何夕瞇著眼睛看著遠去的錦衣衛道“瓊州府的頭頭也不過是個百戶看來朝廷對海南這地方還真是放心啊。”
要搞清楚崖州的經濟狀況走勢不良為何是受到本地土地兼并嚴重的影響,首先得明白明末的土地兼并究竟是一個什么的社會現象。
明末土地兼并狀況對于當時社會形勢所造成的影響,在后世也是被許多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普遍的看法都是認為嚴重的土地兼并導致了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從而使得當時的社會階級矛盾逐漸激化。而由于自耕農是當時國家稅賦和徭役的主要承擔者,失去土地這項賴以生存的財產之后,政府的財政收入也因此而大幅減少。另外手握大量土地資源的地主階級越發強大,對封建中央集權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脅,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中,除了一部分轉化為地主的佃農之外,還有許多人成了到處逃荒要飯的流民,而這些人一遇到社會動蕩,往往會扮演一點就炸的火藥桶流民跟流寇之間,真就是只是一字之差而已。
在這個過程中瘋狂出手兼并土地的除了地主豪紳之外,還有大量的王公勛戚這種特權階級,利用一紙皇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將無數百姓的土地收入到自己名下。萬歷年間,明神宗朱翊鈞一次賜給封藩河南的福王土地兩百萬畝,讓河南的耕地幾乎被他一人包圓,后來河南土地不夠數,還從山東、湖廣劃出一部分地皮給福王。而天啟年間明熹宗朱由校下令撥給桂王、惠王、瑞王和遂平、寧國兩公主的莊田,少的幾十萬畝,多的甚至達到了三百萬畝。當時的耕地開墾很有限,這樣自然會有一些州縣出現無地可撥的窘境,居然還要勒令當地百姓分攤這空頭地租,時稱“無地之租”,也算是刮出了花樣,刮出了水平。
當時還有一個土地兼并的犧牲品,就是衛所軍系統。作為以建設兵團形式存在的衛所軍,在明后期已經逐步由軍隊變成了專業農民業余兵,而軍屯的土地也大量被地方軍頭和王公勛戚所侵吞,屯田的軍戶也逐漸變成了這些人的農奴,景況甚至比租種地主土地的佃農還悲慘得多。所以明末的衛所軍中出現大量的逃役,導致軍中空額狀況嚴重,戰斗力也下降到慘不忍睹的程度。執委會從很早之前就把衛所軍的實力定位為戰五渣,這其中并不是沒有道理。
明神宗實錄中有記載,當時的全國耕地中,僅僅是皇室和官紳所占有的不納糧的土地,竟然就已經超過了耕地總面積的一半,帝國失去了大量的稅賦,致使整個明朝的中后期國家財政一直都處于非常慘淡的境地。崇禎上臺后,國庫每年的進賬甚至還不如揚州的鹽商。官富而民窮,紳富而國困,這樣的國家在面對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的時候,抵抗力能有幾分,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