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海灣的形狀與勝利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在較為狹窄的峽口后面藏著一個面積巨大的深水港灣,不過儋州灣的面積卻是超過了勝利港的數倍。在后世這里的沿海地帶都是非常繁榮的海港,但眼下這個時代顯然還沒有那么多的物流需要經過這里轉運,海岸上除了一些漁村之外,還可以看到岸邊有鹽田的存在。
“儋州有煤,可惜品質不算太好,都是褐煤。”田葉友向隊友們介紹著自己所知的情況“事實上我們前期所進口的煤,大部分都是來自儋州。我曾經打過報告希望執委會能考慮主動參與開發儋州的煤礦,不過這里比崖州好像要更麻煩一點,所以執委會暫時不打算把手伸到這邊來。”
這個時代海南島北部的城市當中,除了瓊州府城,儋州就應該算是第二了。明廷對于儋州的統治要遠遠強于地勢偏遠的崖州,執委會經過反復研究之后認為在目前階段派人到儋州經營煤礦會有諸多變數,而大本營距離這邊基本是隔著整個海南島,真要有突發狀況會導致救援不及,最后還是決定暫時放棄對儋州的直接商貿活動。
考察隊并未在儋州灣靠港上岸,只是快速地在港灣里轉了一圈之后便飛速離開了。不過當地民眾顯然不會對這兩艘怪船的出現視而不見,很快便有地方保甲將目擊的情況報到了儋州城,但因為考察隊并沒有上岸騷擾民眾,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駛出儋州灣之后,船隊先在附近找了一處無人的海岸停靠,船員們上岸埋鍋造飯。下午兩點,船隊重新調整航向,向著西方駛去。對于考察隊的大部分成員來說,這都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遠離海岸在真正的大海上航行,因此所有人都顯得極為興奮。不過負責駕駛船只和計算航線的船員們卻沒那么輕松,雖然地圖上清晰標明了下一個目標所在的位置,但在沒有衛星導航的情況之下,要在茫茫大海中尋找一個面積不過兩平方公里的小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辦到的事情。
雖然兩艘船上都有好幾個老船員,但這次他們所面對的陌生海域還是為這段航程制造了不少的困難,船員們必須在航行過程中不斷地根據洋流和風向變化來調整航向。直到天色已經開始變得昏暗,一直站在船頭用望遠鏡瞭望目標的王湯姆才興奮地叫了起來“到了到了我們到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