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員們有意識地降低了船帆,以緩慢的航速穿越這個難得一見的島群奇觀,直到天色漸暗,依依不舍的船員們才在老摩根的催促下升帆加速“這地方遲早是我們的,以后有很多時間慢慢參觀這里,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盡快停船靠岸,天黑之后誰都不能擔保我們不會在這地方觸礁”
1627年6月20日,大明天啟七年五月初八。在從勝利港出發四天后,考察隊終于有驚無險地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后世越南鴻基港的所在地。
從軍事眼光來看,鴻基港所出的位置和地形地貌都不是太理想,這個港灣狹窄而短小,外寬內窄呈尖錐狀,大型船只在這個港灣里甚至會很難調頭,更談不上什么防御縱深可言。在防御方面,唯一可以借助的天然地形就是靠近港口入海處的沿海山丘,只需在這里架上幾門岸防炮,火力就足以覆蓋整個港灣的進出口。但無論如何,這里都并不是一個適合作為商港或者軍港來進行開發的位置,貨運碼頭似乎的確是它唯一一種合理的用途。而港灣外密密麻麻矗立在海面上數以千計的大小島嶼,更是讓這里的對海防御難度成幾何倍數上升。
前方的海面上,一個島嶼的輪廓正逐漸顯現出來,這里正是這條航線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停靠點浮水洲島。考察隊還算比較幸運,雖然途中有些波折,但總算是趕在天黑之前抵達了這里,晚上可以靠船上岸,睡上一個安穩覺了。
從北面駛近浮水洲島之后,兩艘船兵分兩路,從島嶼北端開始,沿著島嶼海岸線向南行進。按照考察隊手上所掌握的資料顯示,這個島嶼從空中俯瞰呈三角形,北窄南寬,而唯一便于船只停靠的海岸就位于小島南端。
兩艘船的實地考察結果與資料基本一致,這個小島除了南端有一道兩百米長的弧形沙灘之外,其他各處臨海的海岸都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有能讓船只停靠的位置存在。從軍事角度而言,這倒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一樣來整個小島的防御壓力就減小了許多,只需在南端建立起簡單的防御線就能夠防止住外敵的入侵。
當然,執委會也不太可能會在這么一個汪洋中的孤島上修建大型防御工事,畢竟在沒有海疆劃界的年代,這地方根本就沒有太大的戰略價值,執委會要開發這里的唯一原因就是需要一個位于鴻基港和海南島西岸之間的停靠點而已。除非未來執委會要對越南方面采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個小島才可能會被劃定為軍事戰略要點。
眼見天色漸暗,考察隊停船登岸之后并沒有立刻對島上展開探索,而是在海岸邊尋了一處避風的位置安營扎寨。根據先前在船上的觀察結果,島上并沒有居民,所以這一晚大家都是睡得極為安穩。
不過從凌晨時分開始,天上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隨后又伴隨著大風過境,這給原定的島嶼探索行動造成了一定的麻煩,隊員們不得不蜷縮在帳篷和船艙里度過了一個無聊的上午。這片地區在每年的五到八月都是雨季,考察隊來的時機也的確巧了一些。
直到下午兩點多,雨勢才逐漸變小,天空慢慢開始放晴。考察隊抓緊時間,分為了三個小組,一個小組留守船上,另外兩個小組沿小島東西兩岸向北行進,在北端碰頭之后再從中路返回南端,以完成對整個島嶼的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