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海面上開始有島嶼出現在考察隊的視野中。一個小時之后,海面上島嶼的密集程度就迅速地開始上升。這些島嶼大多如探出海面的山峰一般,直接矗立在海面上,與一般人印象當中的海島外貌大不一樣。海面上山島林立,星羅棋布,千姿百態頗為壯觀,也難怪這里在后世被評為了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
一直對這地方念念不忘的田葉友忍不住咕噥道“這地方倒是很像桂林啊,早知道當初該帶女朋友先去桂林轉轉解解饞才對”
從地理構造上來說,下龍灣和桂林的確有共同的地方,兩者都呈現出非常顯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只不過一個在陸,一個在海而已。而首次來到這里的考察隊隊員們幾乎無一不被這里的美景所傾倒,就連見多識廣的王湯姆也不禁對摩根說道“我看我必須要修正之前的想法,被執委會派駐到這個地方也未必見得是什么壞事。”
船員們有意識地降低了船帆,以緩慢的航速穿越這個難得一見的島群奇觀,直到天色漸暗,依依不舍的船員們才在老摩根的催促下升帆加速“這地方遲早是我們的,以后有很多時間慢慢參觀這里,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盡快停船靠岸,天黑之后誰都不能擔保我們不會在這地方觸礁”
1627年6月20日,大明天啟七年五月初八。在從勝利港出發四天后,考察隊終于有驚無險地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后世越南鴻基港的所在地。
從軍事眼光來看,鴻基港所出的位置和地形地貌都不是太理想,這個港灣狹窄而短小,外寬內窄呈尖錐狀,大型船只在這個港灣里甚至會很難調頭,更談不上什么防御縱深可言。在防御方面,唯一可以借助的天然地形就是靠近港口入海處的沿海山丘,只需在這里架上幾門岸防炮,火力就足以覆蓋整個港灣的進出口。但無論如何,這里都并不是一個適合作為商港或者軍港來進行開發的位置,貨運碼頭似乎的確是它唯一一種合理的用途。而港灣外密密麻麻矗立在海面上數以千計的大小島嶼,更是讓這里的對海防御難度成幾何倍數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