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東來也搖頭道“李先生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可沒打算賣給你那些東西。我的意思是,有些比火繩槍威力更大的武器,不知道李先生有沒有興趣”
李奈立刻就想到了進港時看到岸邊坡地上正在修建的那些炮臺,當下脫口而出道“莫非是紅夷火炮”
陶東來點點頭道“如果貴方有興趣買,那我們也可以好好談談價格。”
相比于火繩槍的生意,陶東來和整個軍警部都更屬意出售火炮。同樣的一噸生鐵,用來生產火炮要比生產火繩槍所需的人員和工時都少得多,而成品的利潤更是相差巨大。一支二七式火繩槍連同刺刀在內目前的生產成本約在兩元上下,出售價格為十元,毛利率大概有五倍。
而一門二七式6磅陸軍炮的生產成本還不到五十元,出售的價格按照軍工部門的預計,至少在六到八百元,毛利率竟然高達十倍以上。更大口徑的火炮由于其制造難度倍增,價格更是以幾何倍數上漲,像歐洲商人賣給鄭家水師的大口徑艦載長重炮,一門18磅炮的價格竟然要數千兩銀子。槍炮兩種武器對于外貿來說孰輕孰重,從利潤的角度來看,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為了遲早都會到來的軍火銷售,軍工部門早就下了苦工,研發出專門用于外銷的外貿版火炮。在短期內火炮還無法升級換代的情況之下,為了堅持貫徹軍火交易中的“代差理論”,軍工部門有意識地將外貿版的火藥、射程和使用壽命都做了小幅度的削弱。如果有朝一日穿越集團的部隊在戰場上面對使用外貿版武器的敵人,那射程上的差距就足以讓炮兵們好好教對手該怎么做人了。
至于火繩槍的銷售倒是沒有這個忌憚,因為下一代主力武器燧發槍的研制已經順利完成,等到黑土港投產之后運回煤炭,這邊的煉鋼爐開始使用之后,質地堅韌的鋼鐵將解決掉軍工生產中的一系列技術難題,燧發槍就會很快成為武裝民兵的制式裝備。而相對發射速度較慢,威力有限的火繩槍就將徹底淪為外貿產品。當然這種淘汰下來的軍備對于現階段整個遠東地區的戰場來說仍然還是高級貨,只要想法打開了銷路,穿越集團的軍工制品肯定會迅速占領這一地區的地下軍火市場。
李奈正要回話,見賀強悄悄朝自己使了個眼色,便向陶東來抱拳道“請容我們商量片刻。”
陶東來會意地拉著施耐德退開一段距離,給他們留出空間。
賀強低聲道“三少爺,此物可大量購入”
李奈愕然道“這是為何我們在李家莊的民團不過百人,就算半數裝備此種火銃,也只需四五十支就夠了。左右不過幾百兩銀子,他們又有現貨,若是大量購入恐怕海漢人反倒無法立刻供貨。”
賀強道“三少爺,這是好東西,我們不但能留著自用,還可以轉賣賺錢”
李奈搖頭道“軍中那些軍頭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你讓他們拿軍械出來賣或許能行,但要讓他們掏腰包買軍械絕對無此可能”
“就算他們肯買,賣給軍中又能賺幾個錢”賀強打量一下站在遠處的陶東來和施耐德,繼續說道“這東西我們若是賣到福建那邊去,至少能賺兩倍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