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也是執委會的管理手段之一,讓這些人每天能到院子之外的區域轉轉,與其他人交談幾句,至少能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是這個地方的囚徒。逐漸降低他們的敵意和反抗意識之后,通過各種生活細節對他們進行意識和文化的洗腦就會容易得多。在這方面,已經有羅升東等人的例子在前,執委會相信巡檢司的這些人也不會比明軍水師能多出幾分節操。
這樣潛移默化的效果還是有一定的作用,至少魏平本人對海漢人的敵意已經比最初的時候淡化了不少。他發現這些海漢人并沒有上位者慣有的那些嘴臉,每個人都顯得很平和,與一般百姓也能平等相處,這是大明士紳或者富商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并且這些海漢人對于巡檢司這幫外來者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敵意,偶爾甚至會有人問他“在崖州的時候多久能吃到一頓肉”,或是“明人一般會娶幾個老婆”之類讓他哭笑不得的問題。
對終于有來自廣州的客商出現在勝利港這件事,魏平一點也不覺得意外。他知道以海漢人做生意的本事,將玻璃制品和精鹽販運到大陸地區只是時間問題。何況海漢人一直在不斷地擴建海邊的碼頭,肯定不會只是為了停靠他們那幾艘有限的海船。在這里住的時間長了,魏平也已經慢慢地看出海漢人對于這個地方有很多長遠的規劃,并不只是打算把這里當作一個落腳點來布置。
規模日益擴大的海港碼頭只是一方面,魏平注意到海漢人花了很多精力修整從港口到一號基地這段不算太長的道路,用一種灰泥將整個路面鋪得十分平整,路旁還栽種了行道樹,布置了花壇和座椅。而這還不是全部,在道路兩側,已經有勞工開始在海漢人的指揮之下平整地面,看樣子似乎還有什么工程要進行。
巡檢司有人認為海漢人這是要搭建民房,安置日益增多的外來移民。但魏平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新到港的移民都會被安排進西邊山腳下的一處營地居住數日,然后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會被轉往別的地方安置,留在勝利港這里的人不多,海漢人并不需要在港口附近大規模修建民房來安置移民。
對海漢人接下來所會進行的工程,魏平認為極有可能是倉庫、商鋪、飯館酒樓之類的設施。因為這條道路在勝利港所處的位置極佳,如果今后這里真的成為了一個繁榮的港口,那么大量外來的客商和水手們肯定會需要吃飯、住宿、購物的場所,而從港口到一號基地大門的這一段路無疑就將是整個港區最為繁華的一片區域。而心思較為敏捷的魏平,已經從中嗅到了一絲商機。
魏平琢磨著如果自己的猜測屬實,要是能在這地方開個酒樓飯莊之類的鋪子,日后肯定不愁沒有生意,而海商的錢可比崖州那些窮鬼的錢好賺多了。不過要做這件事,擺在魏平眼前的還有兩個必須克服的難題,一是設法落實自己的猜測是否屬實,二是如果情況真是如此,那又該怎樣說服海漢人允許自己出資在這里經營一門生意。
魏平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看了看正眼巴巴盯著自己的李奈,心里忽然有了一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