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海漢人將民政管理和商業經營已經揉合到了一起,本地的民眾被組織起來進行規模化的生產,李奈從昨天去看過的農場公社便意識到了這一點。這里的農田全部是統一耕作,統一收割,收獲的糧食也全部進入公共糧倉,由海漢執委會統一安排。
海漢人對于農業生產的安排細化到了一個驚人的程度,李奈甚至發現他們對施肥的頻率、數量和種類都作出了十分詳盡的規劃,這是他過去在任何一處農村都沒有見過的現象。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了農場的運作情況,李奈恐怕只會認為高歡所說的水稻一年畝產能達千斤是在吹牛皮。
以海漢人做事的風格,李奈不難想象,他們一定也在精鹽和玻璃的生產中采用了類似農場公社這樣的管理方式來組織生產。事實上前一天的接風宴上,施耐德就已經向他透露過,第二天會安排他們去參觀本地的鹽場公社,以增強他們對長期合作私鹽買賣的信心。
李奈從昨天的農場公社參觀中得知,只有一個規模很小的“公社管委會”作為農場管理機構,但這個管委會只是起到統籌協調的作用,而具體的事務則是由社員們所組成的各種職能細化的機構來負責實施,比如什么農技會、健康會、紅白理事會之類的一大堆。當時介紹的時候聽得李奈頭都大了,現在回想起來卻意識到了海漢人這樣做的深意。
以海漢人在本地的發展速度來看,不管是農場公社或是別的生產場所,規模的繼續擴大只是時間問題,而下面這些基層的管理機構也在隨之擴大,海漢人已經開始任命一些本地人出任民政方面的管理者。這跟大明民間的保甲制有著根本的區別,這里的公社并非民間聯保自治,而是由海漢執委會進行組織和管理,同時這些工作人員現在已經享有海漢人發放的工餉,在李奈看來他們就跟替衙門辦事的小吏差不多也就是說海漢執委會在本地的民政管理當中已經在全面取代地方官府的功能。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李奈不得不承認海漢人在民政管理方面做得極好,其成效遠遠超過了地方官府。而民眾的豐衣足食反過來也保證了此地的民情安定,社會秩序良好,而這正是李奈這樣的商人所看重的特質。
李奈和賀強來到勝利港是要買鹽還是買玻璃制品,魏平并不關心,但有一件事魏平很肯定,這些客商遠道而來,一定不會放過任何能夠賺錢的生意。
“兩位,前面隊伍排這么長,不如我們先到旁邊找地方坐著等。待會兒我讓手下把兩位的早飯一并領了送來便是。”魏平主動向他們示好。
李奈趕緊抱拳作揖道“不敢煩勞魏巡檢。”
“小事,小事。”魏平立刻就吩咐了手下,然后帶頭往旁邊一棵大樹下走去。魏平倒也想找個更隱蔽的地方說話,不過他的活動范圍有限,倒也不敢走得太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這大樹旁堆著不少條形青石,是勞工們從附近山腳的采石場運來,之后會轉運到港口上用以修建碼頭。三人便各尋一處干凈的地方坐了下來,不過雙方的心思不一樣,誰都沒有先急著開口。
過了片刻魏平終于忍不住了,早飯時間過后附近的勞工就會陸陸續續開始工作,而這里也就找不到什么僻靜的地方了,他可不愿意再等到明天早上。
“兩位昨天來巡檢司的時候,我看兩位似乎欲言又止,可有什么疑慮”魏平也算是在社會上打滾了幾年的人物,一上來不提自己的事情,先是設法套對方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