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連連點頭,心道這個富二代倒還真不是那種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并沒有因為交易的順利進行而忽略關稅這種細節。執委會從籌劃之初就是將勝利港作為免稅自由港來進行定位,所以也就并沒有關稅的設置。免稅港對于提高進出口貿易量的好處已經經過歷史的證明,無需在此贅述。
至于說容易讓本地產業遭受進口商品沖擊的狀況,執委會并不擔心,要說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這個時代不會有人能比穿越集團做得更好,只要是三亞本地的制造和生產行業,其產品價格肯定能低于同時代競爭對手。更何況穿越集團的進口商品絕大部分都是以原材料為主,而出口商品則是以工業制成品為主,這種商品進出口結構用免稅港的方式來進行貿易反而會獲利更多。
但相較于勝利港簡單明了的免稅政策,明朝的相關政策和稅制卻是要復雜許多,甚至不是簡單加上運費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施耐德才會提出需要先確定交貨地點的問題。
計劃經濟固然有很多弊端,比如容易產生生產與需求之間的脫節,不能合理調節內部各個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等等,但其眾多的優點也同樣不容忽視。它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對自然資源的無節制消耗,并且能夠對有限的人力資源進行科學的調配和充分利用,使其產生的效益最大化。
當然執委會所看重的功效還有一點,那就是計劃經濟可以很有效地控制社會貧富差距,維持安定的社會局面,這對于前期擴展需要吸納大量貧民的穿越集團可謂十分重要。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管其文化高低,都有一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存在,如果大家的生活狀況都差不多,苦點也就苦點,忍忍就過去了,但如果一群苦哈哈里住著個土財主,那勢必會引起民眾的敵視。執委會將治下土地和生產資料全部公有化,并在內部施行計劃經濟制度,正是為了杜絕民眾中間出現過大的貧富差距。
當然計劃經濟并不能杜絕特權階級的出現,事實上這四百多名穿越者現在就是這個社會環境當中的特權持有者。為了避免出現人亡政息,四分五裂的情況,穿越集團的要害部門和關鍵單位在兩三代人的時間內都必須掌握在穿越者及其直屬后代手中,而這將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個特權階級。不過對于穿越集團未來經營的整個大環境來說,有一小部分人成為特權階級倒并不會引起太大的麻煩相比未來十幾年大明所要面對的麻煩,這根本只是芝麻綠豆大的事情而已。
李奈不懂什么叫做計劃經濟,更不明白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是什么玩意兒,但他能從蔣三的回答中聽得出來,本地的民眾對于海漢人執政的方式有多么的認同。聽完蔣三的說法,李奈甚至也有那么一點覺得天道不公了。
關于蔣三后來所補充的這些執政措施,李奈可以確定不僅是在崖州,就算是整個大明也不會有第二處地方能像勝利港這么做。要承擔一個雇工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的所有費用,這筆支出可不是小數目,在李奈所知的絕大部分行當之中,這種程度的福利保障都會讓老板直接跳腳。當然官府什么的就更不消說了,不收錢還給民眾發錢,真把父母官當成是老百姓的親生父母么
本地對普通民眾的待遇給得這么好,李奈甚至都不需開口詢問,就能想到這里針對普通民眾的各種稅費肯定也是不存在的。這樣耗費巨大的政策,也只有善于經營貿易,擁有各種高利潤出口產品的海漢人才有可能做到。李奈雖然一時想不明白海漢人如何在經濟上進行運作來保證這套社會制度的順利運行,但很顯然海漢人的手段比大明的地方官府高出不知多少倍,就此地的民情來看,頂多只消兩三年時間,這里的民眾為了享有這種高福利的生活,絕對會自認為海漢人而非明人了。
不過就算海漢人再怎么善于拉攏民心,李奈也并不認為他們會在這里干出什么逆天的事情來,充其量就是把勝利港這地方建成南海區域內一個大的走私港口而已。至于海漢人造槍鑄炮甚至組織民團替代地方官府行使職能,李奈也覺得沒有多大的問題,福建、江浙那邊沿海地區也有一些大海商采取了類似的做法,自行建設用于海上貿易的港口碼頭,只不過規模沒有勝利港這么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