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勝利港,李奈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獲倒不是談成了軍火、精鹽、香皂、火柴這幾樁買賣,而是在和海漢人的接觸當中,發現了不少新的觀念和思維方式。而這些新觀念新方式當中,最讓李奈感慨的便是海漢人做生意的技巧了。
在廣州看到那些海漢人制造的玻璃制品之時,“福瑞豐”上下都認為海漢人應該是精于技而拙于行的一群匠人,銷售的渠道和技巧會是海漢人的短板。若不是崖州那位李掌柜一力堅持,總店這邊甚至都不太想專門派人到勝利港來考察和談判。
李奈這次來了之后,才發現李掌柜所言非虛,海漢人的銷售技巧和制造工藝同樣出色,而且他們并不是造出一件東西之后才去籌劃如何發售,而是先就想好了銷售模式,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開發,這與他過去所接觸到的商品流通環節完全是兩碼事。而施耐德所提出的那些營銷理念,更是李奈之前聞所未聞。
施耐德有很多詞匯都是李奈不太明白的,多數時候他都處于雖不明但覺厲的狀態在聽取施耐德的講解。但就自己所能理解的那部分來說,李奈能感覺到施耐德的銷售技巧遠遠在自己之上,甚至連自己父親恐怕都沒有對某件商品進行過那么細致的銷售規劃。而這種規劃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盡管目前還只是處于看樣品簽訂單的階段,但經過施耐德等人的講解之后,李奈對于這些商品的銷售前景都十分看好,只要按照海漢人那詳盡的銷售策略來進行推廣,大把的收益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相較于玻璃制品,李奈其實更喜歡這次已經談成的幾樁買賣。這與商品的利潤并沒有什么關系,玻璃制品的利潤同樣很高,但有一個缺陷就是這東西被顧客買回去之后,往往都是作為收藏擺件,幾乎不存在消耗一說,買一套玻璃文具回去可能會在書房里擺上若干年。而這次談成的其他幾種商品都是消耗品,在使用過程中就會快速地消耗掉,而買家也會因此而持續購買,可以為“福瑞豐”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
李奈當然不會知道這其實也是執委會所制定的外貿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在執委會的籌劃中,本地產業多以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深加工為主,相應的外銷商品則主要發展快速消費品,以保持長期可持續的外貿交易規模。至于玻璃制品這個比較特殊的商品,執委會也將通過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來降低生產成本,使其面對的銷售群體更加大眾化,以便于在未來進一步推出玻璃包裝的商品比如說最快一年內就將面世的酒類商品。
在商品的價格上,由于施耐德主動提出了給予“福瑞豐”這幾種商品在福廣兩省的兩年獨家經銷權,李奈也沒有再進行不必要的殺價。這些商品根本不愁找不到賣家,要是殺價殺得海漢人不開心了,另外再尋一家代理商進行合作,那“福瑞豐”的損失可就比那么一點點的差價大多了。當然,李奈也并不指望能夠在兩年中一直守住這些商品貨源地的秘密,兩年之后肯定會有別的競爭對手參與經銷權的爭奪,但因為自家來得最早,施耐德也承諾等經銷權到期之后,“福瑞豐”會享有同等條件之下優先續約的待遇。
至于到時候海漢人會開出什么樣的條件,經過這兩天的接觸之后,李奈心里已經大概有了一點譜海漢人無非就是要求合作伙伴滿足他們對于物資和人員的輸入需求,另外大概還有在商品的銷售策略上加以配合而已。這些事情對于在廣州人脈廣泛而且財大氣粗的“福瑞豐”來說,并不是什么難辦的事情。關于這一點,李奈非常認同施耐德昨晚在酒席上說過的一句話只要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
李奈很爽快地對香皂和火柴各下了一千兩銀子的訂單,盡管施耐德表示現貨不足,需要分批交貨,李奈也認為這沒什么打緊的。只要勝利港這地方能保持社會安定,海漢人生產出這些商品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而從這兩天參觀的情況來看,李奈認為海漢人在本地已經擁有了十分牢固的控制力,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