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在短期內大量地獲取人口,這是有關部門在穿越前后一直都在研究的課題。海南島的南北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人口都在北邊,南邊的人口相對較少,穿越集團真想一次性獲取大量人口,大概就只有攻打崖州城一途了。不過這個設想顯然不現實,與大明為敵并不是穿越集團目前該做的選擇,而且崖州地方官府的存在還能很好的掩護羽翼尚未豐滿的穿越集團,攻打崖州從技術上說實現難度不大,但實際意義卻是弊大于利。
與其同理的是,想要在短期內從海南島上任何一個城市大量地獲取人口,幾乎都是無法辦到的事情,雖然每月都有那么些人從北邊乘船來到勝利港定居,但對穿越集團來說這個速度的確是太慢了一些。
而出了海南島之后,距離最近的地方就只有兩處,一是大陸,二是越南。從大陸大量遷入移民倒不是做不到,但現在南中國基本還是處于和平時期,想不引起官府注意而讓民眾背井離鄉去一個海島上定居,那就只能以利相誘了,但這無疑將會大大增加移民的成本。所以目前執委會對大陸的移民政策還是以匠人和水手為主,另外再輔以駐廣辦在廣州設置的慈善機構,有針對性地小規模從大陸地區搜羅移民。以目前兩地之間的運力和駐廣辦的影響力而言,每月能夠送回勝利港的移民數量大概也只能以百人計。
再看另一個方向,穿越集團從越南移民的成本就相對低多了,內戰導致大量的戰爭難民從交戰區外逃。黑土港開發的頭一個月,就已經從越南沿海地區搜羅到了超過三千難民,其人口增加速度可是大大地超過了大本營這邊。而根據有關部門綜合分析認為,因為越南曠日持久的內戰,從當地獲取移民的潛力仍然很大。這些逃離家園的難民往往會為了一個安定的環境就不得不選擇登上穿越集團的海船,去往黑土港或是勝利港,而穿越集團所需付出的不過是路上的運費和食物消耗而已,說起來甚至比崖州犯人的移民成本還低從崖州引進那些罪行較輕的流放犯人,那都還得根據人頭數給崖州官府返回扣過去。
越南移民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好處,那就是文化上的親近感和認同感。這些移民大多都是說兩廣地區的方言,在語言上沒有太大的障礙,這對于安排他們在勝利港地區的生產生活都比較有利,也更加容易融入到本地的社會當中。雖然在初期還有以顏楚杰為首的一幫仇越分子持有反對意見,但當這些人看到拉回來的越南移民在衣著、外貌和語言上幾乎跟此時兩廣地區的明人沒多大的區別,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直接用漢語進行對話,這種反對的聲音也就逐漸消失了。畢竟此時的越南連自己的語言文字都沒有,這些移民來到勝利港之后也不會再有什么可以堅持的民族特性。
隨著與北越政權的貿易展開,執委會認為僅僅只是靠著幾艘運煤船每月一兩次這么往回拉人,已經不能滿足本地日益加快的發展速度所需,必須得想辦法提高越南方面的移民輸入效率才行。而最好的辦法,可能還得從貿易手段上去著手進行,比如直接用食鹽或者軍火去換人口。
當然了,說到底貿易也只是手段,解決移民問題還是必須要從更高的角度去審視才行。用商品換人口只是檔次比較低的解決辦法,執委會認為與越南之間的關系還是要把眼光放得遠一點索性想想看怎么能夠控制越南的局勢,讓當地政權能夠更加“自愿”地將人口輸送給海漢。
這樣一來,問題就又回到了最初,穿越集團該如何掌握對待外部政權的分寸,該打該拉還是該控制,要想達到控制的目的,又該如何下手,采用何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