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愕然道“貴方莫非是要漲價”
“漲價”陶東來笑著搖頭道“我們現在缺的并不是銀子。”
李奈已經來過勝利港兩次,對于穿越集團的狀況也算是比較了解了,稍一動腦便已經明白了陶東來的意思“船”
“沒錯,就是船”陶東來贊許地點點頭道“許心素作為福建沿海最大的海商,麾下應該有不少海船吧”
“雖不知具體數目,但三四百條船總是有的。”李奈應道。
“這其中能漂洋過海的大船也不少吧”陶東來接著問道。
“幾十艘應該是有的。”李奈已經隱隱猜到了陶東來接下來要提的條件。
“租也好,賣也好,兩個月之內,讓他盡快給我們一批四百料的海船,如果不愿意合作,那我們就會限制后續的軍火供應。”陶東來毫不掩飾地提出了條件。
“一批”李奈對于這個模糊的數目有點疑問。
“一批的意思,就是不少于十艘。”海運部的越之云接過話頭道“千萬不要拿那種跑南洋的一次性貨船糊弄我們。”
所謂的一次性貨船,是因為當時明朝的外貿出大于入,去南洋交易的船往往回來時有放空的狀況。很多海商為了降低運輸成本,便以極為便宜的雜木造船,盡可能簡化船體結構,只求能跑上一個單程即可。到了巴達維亞或是馬尼拉之后便連船帶貨一起賣掉,自己再搭乘別的船回來。這種船造價極低,基本上談不上什么質量。
“最好是附帶水手,你知道的,我們這里的水手可是稀缺資源。”陶東來補充道“至于船只費用嘛,可以從以后購買的軍火中抵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