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一見之下,當然也認出了于大山,事實上在勝利港住了兩個月之后,為海漢人工作的高級歸化民他已經能認得一多半了。李奈也知道于大山是最早提海漢人做事的一批本地居民,父子倆都深得海漢人的器重。李奈南下之前跟駐廣辦沒少打交道,那位施耐德施先生在廣州城進進出出,身邊一直帶著的小跟班就是于大山的獨生子于小寶。李奈雖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既得利益者”,但他也明白像于大山這樣的人肯定已經是海漢人的鐵桿屬下,幾乎不可能再將他當作普通的明人百姓來看待了。
李奈略一拱手,接著向于大山解釋道“于管事有所不知,這店里出售的東西,不管是布料還是其他貨物,只要是從外面運來,其價格幾乎都要低于產地一截。”
于大山臉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這是為何廣州的貨物跨海運來,加上運費,豈不是應該價格更高才對”
李奈點點頭道“照理是應如此。但執委會往往都是大宗采購,購入價格相比零售自然會更低一些,而且向本地民眾出售的時候,還有意進一步降低了價格。據我所知的行情,這里的布匹價格只怕要比廣州反而低了兩到三成。”
“李先生的意思是,執委會把這些貨物從廣州運回,然后虧錢賣給我們這些百姓”于大山簡直有些難以置信。
李奈微微點頭道“大致如此。至于那些本地出產的貨物,那就更不消說了,若不是執委會管制得嚴,只怕外地來的客商早就涌到這百貨店來個一掃而空了。”
李奈所說的正是穿越集團在本地施行的民政策略之一。由于在本地采取了集體所有制的生產形式,所有的生產活動收益都被集中到了穿越集團手中進行統一安排,加上本地唯一能夠正常流通的貨幣又是由穿越集體自己發行的,于是所有的社會財富幾乎都集中到了執委會手中,這種時候就可以充分體現出公有制經濟某些長處了超低的生活成本和物價水平。
除了那些免費向歸化民所的生活物資之外,其他日常所需的商品幾乎都是由外貿部門統一采購,然后對其進行價格補貼,甚至能以低于產地售價的價格在勝利港向民眾出售。這樣一來,執委會便是本地的唯一一名大買家,要是誰看不清風向想要自己在勝利港開店零售生活物資,那多半只會虧得血本無歸。李奈從一開始便已經看透了執委會這種高買低賣的交易方式,因此“福瑞豐”在勝利港開設的商棧甚至根本就沒有考慮出售貨物,只以單純的服務業為主體。
而本地的民眾因此也得益不少雖然他們的收入仍然很低,與大明治下的百姓相差不大,但執委會讓本地一直保持的低物價使得生活質量卻是有著天差地別,這對于民心的拉攏作用簡直堪稱兇殘。外來的民眾只要見識過本地歸化民的生活水平之后,幾乎九成以上都會選擇加入到海漢執委會的治下,而且極少會再有人想要回到大明治下地區去生活。
當然這種政策也會有很明顯的弊端存在,既然歸化民能夠以極低的價格享受到物資供應,那么難免就有些懷著小心思的人想要借助歸化民的身份來進行投機,將特供物資向外倒賣。不過相關部門對此也查得非常嚴格,迄今為止所抓到的幾名參與投機的歸化民全都被判了五年勞役以田獨鐵礦的勞動強度而言,這基本就是死刑了。
于大山不懂什么叫做“價格補貼”,但很顯然這又是海漢首長們賜予本地百姓的一項大善舉,這讓他在感動的同時也覺得非常慚愧并不是因為他不能理解其中的經濟學運作原理,而是海漢首長們所做的這項善舉竟然沒有能讓民眾們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