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山嘴里哼著蘇維埃進行曲,走進了位于港口商貿區的“勝利百貨店”。這家店是民政部下屬的經營單位,專門面向歸化民出售各種生活物資和商品。由于價廉物美,這里在開業后迅速成為了整個商貿區最有人氣的一間商鋪。
于大山剛跨進店門,便已經有伙計出聲招呼他“于管事來了快里面請”
“你去忙你的,我來招呼”一個身材干瘦的中年男人揮揮手示意伙計退下。
“王裁縫,還沒來得及恭喜你高升啊”于大山朝對方拱了拱手道。
“于管事,我現在可不是裁縫了啊”對方顯然不太滿意于大山的態度,帶著三分傲然指了指胸口上縫制的標牌兩寸寬,半分高的白布標牌上用黑色絲線縫出了“店面經理”四個字。
“好好好,王店面,是我失言,是我失言了”于大山笑呵呵地向對方表示了歉意。
“王店面像話嗎請叫我王經理”王財氣鼓鼓地表示了不滿。
這個被于大山稱為“王裁縫”的人名叫王財,原本是崖州的一個小裁縫,后來因為破產成了流民,被牙行收羅來了勝利港落戶。最初的幾個月一直都是從事老本行當裁縫,當初于大山在于小寶去廣州前給他訂做的衣服,就是王財給做的。后來造船廠試制船帆的時候,所有的本地裁縫都被臨時征調過去,而王財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為船帆的制造工藝出了不少主意,于是立功受獎,被破格提拔起來。
在那之后王財倒也發揮自己的特長做了一些事情,例如施耐德在廣州向“永豐布行”訂購的各種織物,其參考資料便是由王財搜集整理出來的。之后他又負責組織了一批裁縫完成新式軍服制作的工作,工期和產品質量都得到了軍警部的好評。接連的幾次出色表現之后,民政部便將他調到了新開張不久的“勝利百貨店”當店面經理。
這個職位看似與他的本職工作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但王財也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真正的機會這才開始到來海漢首長們弄出這么大的局面,手下這些產業遲早還是要交給本地歸化民打理的,而現在就能走在前面的,無疑將在日后占據極大的優勢。別看現在只是個雜貨店而已,以海漢首長們的本事,說不定過幾年就能變成了大商行,到時候自己水漲船高至少也能當個掌柜什么的。
這個百貨店平時有八名伙計,加上他這個主管一共九個人負責門店經營事務,至于帳戶和進出貨的事情,則是由民政部的穿越眾在負責。一般招呼客人的事情都是伙計在做,王財大體上只負責向那些別著紅色胸牌的海漢首長服務,不過像于大山這樣的老相識,王財還是很樂意放下架子主動招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