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委會的這個決定在軍警部看來完全就是外行指揮內行,但預算卡在執委會手上,顏楚杰再怎么不甘心也沒用。一月時遠征安南倒是撈了一大筆錢,按照事后的核算,北越政權總共需要償付給海漢十五萬兩白銀,加上他們新一批的軍火訂購清單,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兩。不過北越政權的財政狀況并不是很好,因此這筆錢無法一次性付清,目前只付了十二萬兩,剩下部分需要用六個月的時間來分批付款。
而這筆錢到了執委會手里之后,先要扣去前期的各種支出,以及戰后替軍警部墊付的各種撫恤金、獎勵金和作戰軍餉等等,最后發給軍警部的軍費實際上就只剩下了一半多點。這筆錢還有一部分要用來充當陸軍擴軍的費用,能夠投入到海軍上的費用就極其有限了,根本不足以實施軍警部的大艦隊構想。
當然除了造艦費用之外,其實執委會否決了軍警部的艦隊計劃也還有別的苦衷。遠征安南的戰役結束之后,陸軍的擴軍計劃順利獲得了通過,勝利港本地的陸軍力量有望在年內完成一個加強營的編制,基本就是以遠征軍為藍本,在原來民團的基礎之上對炮兵等一些特殊兵種進行擴充,加上配備的非作戰人員和預備兵,這個所謂的“加強營”總兵力恐怕要在千人上下了。
而軍警部的艦隊計劃如果成軍,十六艘船至少也要配備六七百人才夠用,陸軍海軍加在一起就有一千五百人以上,而且這些武裝人員都將是作為職業軍人來進行裝備和訓練,可不是大明那種戰時打仗閑時種田的業余士兵,以目前穿越集團控制地區的人口數量而言,要長期養活這么一支龐大的軍事力量的確壓力極大。要知道大明在整個海南島上的駐軍,也才十一個千戶所的編制,總共萬余人而已,軍隊與駐地人口的比例不到二十分之一。而穿越集團的海軍單獨成軍之后,軍隊與駐地人口的比例將近十分之一,完全就是戰時狀態,這種準軍事化的社會體系可不是執委會想要看到的。
三月二十九日,田獨至勝利港的軌道建設一期工程終于竣工通車。慶祝儀式在一號基地北邊大門外的“勝利港車站”舉行,執委們悉數到場,一同慶祝建設部創造出的又一個“工程壯舉”。按照后世的鐵路竣工儀式,身為建設部一把手的陶東來親自揮動鐵錘將最后一顆道釘釘進了枕木。
之后早已經停在這里的一號蒸汽機車頭開始緩慢地加壓,水蒸氣推動著活塞,車頭下的汽缸連桿隨著活塞動了起來,帶動直徑約莫一尺的車輪慢慢轉動。車頂的煙囪有節奏地向上方噴出煙氣,發出令人心顫的響聲。這一近乎神跡的景象讓圍觀的民眾當中傳出了一陣低呼聲,如果不是在事前已經對民眾進行了簡單的科普,恐怕當場就會有人跪下來對著機車磕頭了。
工業部在這條軌道線上投入了兩個蒸汽機車頭,但這并非是本時空的原創作品,而是穿越之前采購的物資之一。工業部認為以穿越前期的加工水平,很難制造出質量過硬,適合軌道交通使用的蒸汽推進系統,于是便在物資清單中添加了幾臺蒸汽機車頭。
這種小型機車重約4噸,能夠牽引狀態重量五倍于機車自重的車廂,但時速大約只有三十至四十公里,甚至還比不了英國發明家斯蒂芬森在19世紀初制造的“火箭號”蒸汽機車。這倒不是買到了坑爹貨,而是這條軌道線的建造質量還不敢保證讓上面運行的列車跑得太快。但誰也沒有站出來指責建設部在修筑軌道的過程中偷奸耍滑,因為趕工期這件事是執委會明確提出的要求,如果能夠多個月的時間讓建設部慢慢施工,那或許工程質量的確會有所提高。
但就算速度比較坑,也已經能夠讓執委們基本滿意了,這條軌道投入使用之后,就能夠讓兩地之間的交通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別是大宗貨物和超重件的運輸,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靠著牛車來緩慢挪動了。
小火車拖了三節貨箱和一節客車箱,不過在后世坐慣了動車高鐵的執委們并沒有打算要搭乘這列火車欣賞沿途風景的意愿,一是這客車車廂太過簡陋,完全就是悶罐車開了幾個通風口而已,二來一路上都要被煤煙混著水蒸氣的煙霧薰著,也并不是件好受的事情。因此這次的竣工試運行除了駕駛火車的技工人員之外,就只有幾名被挑出來的歸化民代表當然這對于被挑中的幸運兒來說,可算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