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齊射之后,被當作打擊目標的這艘海船由于船艙進水太多,已經開始傾覆,而船上的水手也終于放棄了掙扎,紛紛跳海游向岸邊。至于后面幾艘尚未駛離碼頭的船只,則都放棄了拼命意圖,水手們棄船登岸,試圖依靠岸上的寨堡進行抵抗。
“慢慢繞過去靠岸,注意火力掩護”王湯姆對于第一階段的作戰成果非常滿意,這艘翻覆在港灣中心的海盜船正好將進出碼頭的主要航行路線堵住,這下海盜們想要乘船逃跑估計是沒希望了。而具有機動優勢的海漢民團就可以慢慢發揮自己的火力優勢,對岸上仍在負隅頑抗的海盜們進行遠程打擊了。
海盜們的營寨就建在近岸處,方圓也不過十幾畝地,外圍是以取材自島上的花崗巖砌成的一道寨墻,不過或許是礙于島上的勞力有限,這道寨墻最高處也不過才五六尺,堪堪只能把墻后的人遮住而已。如果海盜們指望著這堵墻就能擋住海漢民團的進攻,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戰船緩緩地駛進港口,并沒有再對棧橋邊停靠的另外幾艘船進行炮擊這些船雖然破舊了一點,但拖回去修補一下,當打漁船或是短途近海運輸工具來使用也問題不大。
這個時候岸上回過神的海盜們終于開始組織起了零星的反擊攻勢,試圖用弓箭與民團在遠距離上進行對抗。王湯姆倒是不擔心這些海盜所用的竹箭能有多大的殺傷力,但看到有海盜開始射出箭頭點火的箭矢之后,王湯姆終于是臉上變色,指揮火槍兵瞄準岸上的有數的幾個弓手開始點名。
不管是在射程、精準度還是火力密度上,民團都要遠遠強于對手,因此敢于站在碼頭上進行零星抵抗的幾名弓手很快就成了活靶子,幾輪排槍之后就再沒人能站起來了。軍官們對于這種乏善可陳的戰斗過程并沒有投入過多的熱情,因為接下來登陸之后的作戰才是這次戰斗的重頭戲。
關于兩棲作戰的戰術安排,如果海漢民團稱第二,那么這個時期的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出另一支能稱為第一的軍隊。作為將制海權當作今后勢力版圖主要擴張手段的軍方,一向都極其看重兩棲作戰的操練,登陸與反登陸戰術幾乎是每個民團士兵在入伍之后的必修課程,遠程火力掩護與灘頭陣地的修筑,其戰術都是嚴格按照后世的標準來進行訓練。這種訓練的成果在安南戰役時就已經得到了驗證,當時的武裝部隊加上后勤輜重的民夫將近三千人之多,而眼下這種連級單位的戰斗明顯就是小兒科了。
三艘戰船抵近棧橋之后,直接用船艏二層甲板的12磅長身管艦炮對岸上的海盜寨堡開始了轟擊。盡管火炮數量減少到三門,但威力卻比先前的6磅炮要更大。十斤重的鑄鐵炮彈出膛之后劃過空氣,重重地砸到石頭寨墻上,第一發就險些將其中一段寨墻給轟塌了。
在這種駭人的威力之下,沒有人敢于從墻后探出身子進行反擊,步兵們迅速地通過船舷邊的活動舷梯登陸到碼頭棧橋上,然后以排為單位向岸邊的海盜堡寨包圍過去。
“盡量抓活的,不要濫殺無辜”王湯姆對軍校進修生們下達了言簡意賅的命令,同時將準備好的一批特制槍械發一一發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