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漢實力的不斷發展和膨脹,羅升東也不再像去年那般擔心海漢人會犯上作亂,因為這地方已經成了實質性的國中之國,只差沒有亮出國號而已了。羅升東倒是很淡定,因為他很清楚海漢的實力,崖城官府基本已被架空,屬于名存實亡的存在,而大明在瓊州島的駐軍也實力不濟,已經沒有辦法撼動海漢人對三亞地區的統治。海漢人現在之所以沒有直接把手伸到瓊州島北邊的州縣去,只不過是忙于埋頭發展,暫時騰不出手而已。
但海漢人通過各種手段增加人口的腳步卻從未停止過,如果今后海漢治下的人口達到十多二十萬,羅升東相信那個時候的執委會一定會撕下講求和平的面具,把海漢民團派出去占領更多的地方,亦或是采用他們對崖城所用的辦法,收買地方高官,以利益來將這些人捆綁到海漢這艘船上。
這種方法的效果如何,執委會已經在崖城做出了成功的示范,羅升東自己就可以算是其中的范本之一。放在兩年前如果有人試圖在崖城分疆裂土,羅升東肯定會毫不猶豫地為了大明王朝而盡忠奮戰,但時過境遷,如今的羅升東卻很難再有當初的勇氣,這是因為他很清楚海漢人的手段有多高明,同時也放不下自己乃至家族親人已經得到的諸多好處。
“走吧,今天應該有移民船要到港,你我若是不出現,民政部那幫老爺們又會說我們偷懶了。”羅升東收回思緒,叫上魏平離開了工地。
相比詹貴這樣一擲千金的富商,羅升東和魏平還是得活得更實際一點,他們沒有從事大宗海運貿易的能力,只能從海漢人安排的各種事務中零敲碎打地揀些好處。當然這相比他們以前的狀況已經好過百倍,因此他們也實在沒什么好抱怨的。
羅升東前月已經打了報告,以修繕水寨的名義,將崖城水寨的駐地由寧遠河河口“暫時”搬遷到三亞港這邊來。這個報告是直接遞到他老丈人章青手里,獲得通過基本沒有問題,而羅升東今后的常駐地也將由崖城遷到三亞新城區這邊,以便他能夠更專心地將精力投入到私鹽買賣中來。
其實羅升東打不打這個報告,崖城水寨都已經名存實亡了。參將何文輝已經在六月的時候離職退休,而整個水寨的戰兵編制也全部都被打散,絕大部分人為了高薪,借著各種名義加入了海漢的海運部和海軍,由海漢民團派人頂替了原本的編制。新的參將倒是還沒有委任下來,但羅升東早就已經想好了該如何應付新上司崖城現在所有的軍政頭目都已經換成了親海漢的人在位,幾乎是鐵桶一個,外人進來之后根本就使不上力,如果不愿意一起發財,那就只能等著被活生生地架空。
現在羅升東和魏平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碼頭上充當門面,專門負責輔助接收移民工作,讓那些遠道而來的大明移民能夠感受到官府的存在,從而安心地融入本地的社會體系。
“小心小心你們慢點,慢點”
詹貴一臉緊張地喝斥著正在抬著建材進入施工現場的幾個工人,唯恐他們手滑將系在扁擔中間的東西掉下來那是一面由六十四塊平板玻璃鑲嵌而成的落地式玻璃窗,將會被安裝在他所購買的別墅中。這種玩意兒并非大量生產的外銷貨,而是貨真價實的手工定制品,就算詹貴財大氣粗,對此也不免有些緊張。
雖然目前礙于生產技術所限,還沒法做出面積較大的平板玻璃,但就算是這種由小塊平板玻璃鑲嵌而成的玻璃門窗,那也是有價無市的貴重器物。詹貴在駐廣辦的銀行辦事處見到這東西之后就決定要在自己的房子里裝上幾扇,如今也總算是得償所愿了。盡管建設部在別墅項目上了堪稱完備的服務,號稱購房者完全可以“拎包入住”,不過花了巨款買房的詹貴始終放心不下,這段時間也不親自跟船出海跑生意了,幾乎天天都親自來工地盯著修建的進程,唯恐過程中出了什么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