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上游準備發起拼死一擊的南越水軍將士來說,海漢民團的這個舉動無疑是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在武森等南越軍官的認知當中,海漢民團不論是突襲洞海,還是攻打會安,都是如同雷霆之勢一般掃清水面上的障礙之后立刻對陸上的目標發動攻擊。在水面擁有絕對優勢的海漢民團突然放棄了這套作戰方式,轉而選擇了從陸路發起進攻,這讓南越水軍一時間有些不知該如何應對才好。
“大人,這樣我們還打不打”見武森佇立在船頭久久沒有出聲,他手下的親兵便上前輕聲問道。
“打這還怎么打”武森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立刻便怒了“你沒看到他們已經在外圍布置了那么多的小船,就算現在我們殺過去,也很難沖到他們的戰船旁邊了”
海漢這次來的船隊中可不僅僅只有火力強大的大型戰船,海運部還專門改裝了多艘適于內河航行的小型船只,用大船拖運到這邊來。這些同時具備帆槳兩套動力系統的小型船只行動較為靈活,更適合在寬度僅300米左右的香江上執行日常巡邏警戒和一些強度不大的運輸任務。當然這種船只的弱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缺乏火力強度,由于船體太小,船上并沒有裝備火炮之類的重武器,火力打擊就只能依靠步槍來實現。而在河面這種不斷變換位置的戰場環境下,船上那幾桿步槍所能造成的實際殺傷力是很有限的。
在大型船只靠岸的同時,十來艘小船便已經在河面上展開了隊形,從外圍對登陸點加以掩護。盡管數量不多,但面對缺兵少將的南越水師來說卻已經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了。
南越水師如今總共才五六十艘船,布置在香江口的船只也只有十來艘,想在并不寬闊的江面上繞開對方小船的攔截難度很大,武森對此也沒有半分把握。武森并不怕死,但如果不能傷及到對手的大船,那這種自殺式沖鋒所付出的犧牲就實在太不值得了。
“繼續監視敵人動向,速速派人返回順化城,將這里的情況告知總兵大人”武森猶豫片刻,終于下達了命令。
如果現在手上有幾十條船的話,武森大概會立刻下令發動進攻,不給對手留下從容登陸上岸的時間。但南越水師殘存的幾十條船有一多半都還在上游順化城附近,負責在香江兩岸運送人員和物資。要將水師的船只集合起來發動攻勢,并不是武森這個級別的軍官能夠做主的事情,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將情況上報,等待上司對戰局作出判斷之后下達命令。
不過在海漢一方看來,對手無論有怎樣的反應,都無法阻止己方按部就班地實施作戰計劃。成噸的作戰物資不斷地吊裝上岸,民工們推著大平板車來來往往,在工頭的銅哨聲指揮下將各種補給和彈藥運送到剛剛規劃好的物資堆放區。另一群民工則正在平整地基,將承重的木樁打入土中,準備在這里建起存放物資的臨時倉庫。在興建臨時基地方面,后勤部門經過多次的行動之后已經累積了足夠多的經驗,不論是倉庫還是營房都采用了大量的預制件來進行構筑,雖說這樣做會大大增加運輸環節的壓力,但能夠在前線贏得的寶貴時間卻是非常值得的。
“停下”高橋南舉起捏成拳頭的左手,示意后面的隊伍暫停行進。他從背包中拿出一張手繪簡易地圖,開始核對周圍的地形來確認自己所在的位置。
這是他在抵達香江口登陸之后,才從作戰參謀部領到的新地圖,內容便是從香江口到順化城這一帶的地形地貌。臨海的三十里區域內都是平原,地圖上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地標,唯一的參照物大概就只有旁邊的這條香江,從香江口到順化城最近的行軍路線也就是沿著香江一路上行。高橋南所率領的偵察隊除了要為后續大部隊探明行軍路線之外,還要在沿途選擇適合的地點來設立臨江據點,從江岸對江面進行封鎖和控制,以減輕下游駐地的防御壓力。
高橋南在來到北越之后跟著錢天敦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學會看軍事地圖就是他所掌握的新技能之一。這對于一個文化基礎幾乎為零的人來說絕非易事,光是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就足足花了錢天敦半個月的時間才將他教會。高橋南自己也一度想要放棄這種痛苦的學習過程,但當錢天敦告訴他這是今后晉升高級軍官的必備技能之后,高橋南決定無論如何也得掌握這門高深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