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統領數萬大軍作戰的指揮官來說,最可怕的局面并不是敵人的實力有多強大,而是外部信息的閉塞讓自己無法看清戰局的走勢,及時作出合理的判斷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而鄭柏率軍南下來到順化城外之后,便面臨了這種讓他十分郁悶的局面。
盡管去年年底與海漢雙方所商定的作戰計劃是“兩軍于順化會師之后合力攻打順化城”,但目前的實際狀況似乎與當時的約定有那么一點小小的出入這“會師”倒是已經會到了,但“合力攻打”似乎還有待商榷。
對于北越朝廷來說,攻克順化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政治上實現安南統一,順化城中的財富也是挽救其財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在鄭柏揮師南下之前,清都王鄭梉便給鄭柏下達了密令,要他在攻克順化之后盡可能搜羅城中的金銀財寶運往北方。這一場南北大戰結束之后,北方朝廷需要償付給海漢民團的軍費勢必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而此時國庫早已經告罄,能不能避免再次欠下海漢巨額債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看南伐的軍隊能夠從南越統治區刮到多少油水了。
但很顯然盯上順化城的并不只北越一家,鄭柏率軍南下之后就發現自己的盟友也懷著同樣的心思。海漢人讓北越把軍隊布置在順化城以西地區,說什么為了防止殘兵逃進山里,但自己卻迫不及待地獨自對順化城發動了攻勢,鄭柏認為這完全就是海漢民團想要吃獨食的表現。派去海漢軍中執行監視任務的軍事觀察團所返回的信息,也基本都是來自海漢一方聯絡官的轉述,往往只是寥寥數字,只有“今日戰況甚為激烈,兩軍互有攻守”或者“我軍陣前斃敵千余”之類的描述,完全就沒有提及到具體的攻城進度。
鄭柏當然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派過去的觀察團大概根本就沒有機會去到一線觀戰,于是派了不少探子前往海漢民團控制區周邊地區打探消息。但各個渠道反饋回來的信息就五花八門并不一致,難以判斷真假了,有消息說海漢民團正連日猛攻順化城東北角,但并沒有取得實質進展;也有消息說海漢民團已經攻破了城墻進入城中,甚至已經秘密占領了皇城;還有更夸張的消息,稱海漢已經接受了南越朝廷提出的議和條件,雙方已經秘密達成了城下之盟,隨時可能會反戈一擊。
對于這些大相徑庭的說法,鄭柏一時也難以判斷出真假,按照他自己的判斷,這些信息都有不盡不實之處。海漢人連日攻打順化城的猛烈炮火聲震數里,這攻勢是做不了假的,也不太可能沒有絲毫的進展。但如果說海漢人已經占據了順化城,那也未見有大股守軍從順化城中出逃。近幾天倒是有少量散兵游勇悄悄潛出順化城試圖逃跑,被北越軍的巡邏隊給抓獲,審問之下已經可以確認海漢人的確是攻進了城里,但戰況似乎仍處于僵持階段。
從逃兵出現的頻率來看,海漢人應該還沒有攻下城中的核心地段,守軍也還沒有完全放棄抵抗,這讓鄭柏稍稍放下一點心來。如果這樣的局面能夠繼續保持一段時間,其實鄭柏是樂見其成的海漢民團的實力太過強大,讓他們在順化城多一點損耗,對北越來說其實是有好處的。而且順化城如此之大,鄭柏也不太相信就憑海漢民團現有的兵力,在攻下順化之后可以完全將城防控制住。
至于說海漢人與南越朝廷議和這種傳聞,鄭柏根本就不相信,他深知海漢人可不是什么善茬,花了那么多的氣力摧毀南越的各處海港,趕跑了葡萄牙人,如今已經兵臨城下勝利在望,豈是南越開出些許條件所能誘惑的再說了,南越能開出的條件,難道北越就開不出來兩相比較之下,海漢人肯定還是會選擇關系牢靠的盟友,而非足足戰了一年多的對手。
以鄭柏的估計,海漢人在攻入城內之后,勢必遭受到被逼上絕路的守軍瘋狂反撲,只要多戰上幾天,海漢民團的死傷一多,到時候顏楚杰自然得主動來請自己出兵協助。但他所沒有預料到的是城內居然出現了有組織的帶路黨,主動站出來找海漢人合作,讓海漢民團得以輕松地控制了小部分城區,并且較為順利地將前沿陣地架設在了皇城之外僅僅一里地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