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情景讓阮經貴不禁回想起了前些天他們乘船剛剛抵達這里的時候,在下船時看到碼頭上也基本是同樣的情景民團、警察、大明官方、海漢民政部以及老移民代表統統都有。
很快便有民政部的歸化民干部過來對阮經貴等人作了簡短的訓話,大意就是告訴他們等下如何協助安撫移民情緒,組織移民在碼頭上整理好隊伍等待安排。這些事對他們而言都是親身經歷過的,要站在不同的陣營再復制一遍倒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就在天色終于慢慢暗下來的時候,入海口的水面上終于看到了點點燈光,那是海船桅桿上掛著的燈籠。很快一艘領航的小船便駛入碼頭,其后跟著兩艘四百料的中式福船,不過這兩艘福船的船帆已經經過了勝利港造船廠的改造,使用了新式的海漢軟帆,而不再是傳統的中式硬帆。
目前海運部名下還有三十多艘中式帆船,雖然早已經向造船廠下了300噸級的貨船訂單,但由于海軍的訂單積壓太多,以至于造船廠根本騰不出大型船臺來完成海運部的訂單,因此目前三亞與中南半島之間的海運任務依然是依靠頭兩年通過各種途徑搜羅回來的中式帆船來完成。
傳統的中式帆船航速慢,載貨量較低,已經慢慢開始不太適應兩岸間日漸增加的貨運量。現在往返于兩岸間的船只不但要運輸煤炭和移民,還得裝運各種海漢出口商品和其他物資,這次發動戰爭之前軍委征集貨船運送物資,就導致對安南地區的海運業幾乎完全停擺了。不過這種窘迫的狀況應該在今年內就會得到有效的改善,執委會已經批準了勝利港造船廠的二期擴建計劃,除了幾座300噸以下的小型船臺之外,將會再興建兩座500噸級的干船塢,以及兩座1500噸級的大型船塢。
在前前后后下水了十條500噸級的大船之后,海運部已經不甘繼續在這個噸位上折騰了。噸位更大,裝載空間更多,續航能力更強的帆船,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設計方案。并且在這個噸位的新船上,將會開始試安裝工業部門升級過的動力蒸汽機,如果一切順利,或許一年之內就可以看到第一艘千噸級的機帆船下水了,這種跨時代的新式動力船只將有望提前一個世紀的時間出現在這個時空中。
當然要推動這么大項目得以施行,僅僅依靠年輕的越之云和孫長彌的影響力還是不夠的,在這個過程中“海漢軍工”和軍委都起了不小的作用。軍委表示愿意從這次在順化的繳獲中拿出五萬元,專門給勝利港造船廠從事下一代海軍戰船的研發設計工作。而“海漢軍工”也很豪爽地拿出了兩萬元資助這個項目,并表示將會同工業部、能源部等相關單位的技術部門,對未來機帆船的一些關鍵性技術環節進行聯合技術攻關。
不過未來即便是這種機帆船能夠順利地研制出來,現在看起來財大氣粗的軍委也未必能夠下多大的訂單。僅以現在的“探險級”戰船為例,第三批下水的戰船在經過了多次細節上的技術改進完善之后,在遠東大概已經沒有同等排水量的對手能與之匹敵了,但其造價也節節攀升,突破了兩萬大關。如果再加上列裝海軍之后的日常維持費用,這么一艘船的造價加上入列第一年的軍費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事實上海軍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經終止了繼續訂購噸位小一號的“探索級”,將有限的軍費預算盡量用來供應給海上續航能力更強的“探險級”戰船使用。
以“探險級”戰船的使用經費來推斷,未來千噸級的蒸汽機帆船造價絕對不會低于五萬元,而且入列后的維持費用更將會大大地超出現在的這些純風帆戰船。哪怕軍委在順化這一役中撈了個盆滿缽滿,但真正面臨大規模擴軍的時候,很快就會發現這點收獲在巨大的軍費預算數字面前其實也并不是很夠用。
按照軍委的規劃,在可預期的數年內,海軍至少要維持兩支大型艦隊的規模,一支負責海南島以東,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航道安全,另一支則是要布置在中南半島的東南部,維護包括大本營及北部灣在內這片海域的安全。而要養活這么兩支艦隊的費用,肯定將遠遠超過養兩個陸軍師的軍費水平,屆時陸海兩軍對內部資源的爭奪恐怕也是難以避免的局面。
當然,目前還是處在移民考察期的阮經貴對于這些事情并不知情,在他看來海漢人現有的海運力量已經非常驚人,像正在靠上碼頭的這兩艘中式帆船,放在安南沿海地區絕對算是一等一的大船了。但就他所知在海漢人的勝利港軍用碼頭上,還停靠有好些比這船大得多的戰船。即便是當初為順化朝廷軍事援助的葡萄牙人,他們的海船數量似乎也比海漢人有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