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在城內外對峙兩日之后,北越軍便發動了攻勢。但由于缺乏遠程火力的攻擊,這種靠著戰兵攀爬木梯攻城的老式戰法并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前幾天的攻勢除了白白付出了上千條性命之外,就根本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收獲。
鄭柏當然沒有興趣跟守軍在廣治城下慢慢磨下去,因為此時他們的糧食供給,還得依靠海漢的船只從海上運來,戰事每拖一日,北越朝廷就得為雇傭這些船只付出近千兩的運費,這對于目前軍費吃緊的北越軍來說絕非什么好消息。
鄭柏直到這時候都不是很明白海漢民團究竟是如何轟塌了順化內外兩道城墻,因為他也同樣集中使用火炮對廣治城城墻進行了轟擊,但效果顯然離轟塌城墻還差得遠。最終他也只能把這歸結為海漢人手里還掌握有某些并沒有向北越公開的秘密戰術,盡管猜得倒是八九不離十了,但這對于當下的戰局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所以他還是不得不采用最傳統的攻城方式來攻打廣治城。
在鄭柏的嚴厲督戰之下,十日之后,北越軍終于攻破了廣治城北門,然后又花了整整四天清剿城內的南越殘余。城破之后,所有被俘南越將官全部斬首于北門之外,而三千多戰俘也都在鄭柏的命令之下打包集中,準備出口給海漢人抵押戰爭債務。
這一戰就足足耗費了北越軍半個月的時間,死傷達兩千余人,比起打順化城的損失要大了好幾倍。而這樣的戰果也讓北越的將領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與海漢民團的差距人家幾千人的部隊渡海而來攻打順化,前后才不過戰死了一兩百人,就將堅城順化一舉拿下。
這種戰斗力的差距更加促進了北越軍中“海漢至上論”的熱度,原本這種理論只是在一部分接受過海漢直接培訓的軍官中流行,認為海漢人的軍事理論和武裝水平已經登峰造極,安南國想要變得強大,就不能離開海漢的扶持和幫助。而在順化、廣治兩場戰役之后,原本對這種理論持有反對看法的一些軍官也開始轉變了觀念,認為事實也的確如此,與其繼續對海漢抱著敵對、提防的心態,倒不如趁著現在兩家關系好,又結成了各種戰略同盟的時候,多多向其學習一些軍事方面的東西,以此來壯大安南的軍力。
當然這種效果也正是海漢執委會所期望的,兩年來花了這么多精力用于扶持和培訓北越軍事人員,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夠影響到安南的軍事發展方向。如果軍方的當權者能夠傾向于依靠海漢,那么今后數年內僅僅是武器出口和軍事培訓,就足以讓海漢從安南賺個盆滿缽滿了。
鄭柏率領的大軍在平定了廣治之后,來不及做長期休整,便很快又再次南下,因為順化以南還有千里疆土,數十座城鎮,等著大軍前去一一接收。而南邊已經傳來了某些讓鄭柏很不爽的消息,據說占城國的軍隊有些得寸進尺,在幾個月前擊敗了南越軍隊之后,仍然在不斷地繼續向東擴大控制范圍,大有要將百年前占城國土全拿回來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