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過多的引人注目,李清揚只報了個帳房職位,讓同伴報了個庫管。負責招工的師爺雖然覺得有點可惜,但還是依樣照辦替他們寫好了聘書。兩人簽字畫押之后,師爺叮囑道“你們二人今日先在附近尋個地方住下,明日一早,便來此處報到。商行的船明天便出發去三亞,錯過這班船就得等上十多天,切記切記”
李清揚一想這倒是方便了,另外三人也是明天出發,大家分搭不同的船只前往三亞,潛入當地之后也可以互相有所照應。當下便與同伴在城外找了一處旅店住下,入夜之后又悄悄聯系了另外三人,約定了抵達目的地之后聯系方式。
第二天錦衣衛五人所搭乘的兩艘船相隔半個時辰,從珠江碼頭出發南下。李清揚搭乘的這艘船因為裝貨的緣故,稍稍晚了一些,不過他倒是不急于這一時半會,正好可以在船上觀察一下廣東商家販往三亞的究竟是些什么樣的貨物。
南鎮撫司布置在城內的暗哨向李清揚等人介紹了海漢人的大致狀況,這兩年海漢人在廣州的生意越做越大,情報機關要收集到相關的一些信息也并非難事。這海漢人的生意規模做得大也就罷了,畢竟江浙一地各路富商權貴多如狗,會做生意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當李清揚聽聞海漢所組的民團竟然戰力比官軍還強,并且裝備了威力驚人的槍炮,頓時就收起了來時的輕視之心。
李清揚見過官軍火器營的操演,深知這火銃火炮的厲害之處,要說這鳥不拉屎的崖州民間竟然藏著一支比官軍更能打的私人武裝,他當然是對此說法持懷疑態度。然而去年海漢民團在廣東的兩次大行動早就已經廣為人知,一次在李家莊打敗圍攻當地的數路流寇,并且陣斃廖大鼻等數名官府通緝的流寇頭目及屬下超過千人,戰后還受到了兩廣總督王尊德的嘉獎,這肯定是做不了假的。
另一次行動則是年底在珠江口與劉香海盜團伙在海上進行了大戰,這場海戰中也有一些大明海商有幸在萬山港親眼目睹了交戰過程,據說海漢人的戰船以壓倒性的優勢打敗了劉香船隊,僅沉沒于萬山港內的海盜船就達兩位數之多。而此戰之后一貫囂張的劉香海盜團伙全面撤離廣東海域,將珠江口讓了出來,似乎也成了這種說法的有力證據。大明雖然在珠江口的新安縣也有水師營寨,但對劉香團伙的存在一直都是視作不見或者說得直接點就是不愿主動招惹這個麻煩,畢竟這伙海盜的武裝實力相比水師也并沒有差得太多了。這兩相比較之下,似乎也不難得出海漢人的水面部隊也比大明水師更強的結論。
而駐扎在新安縣的大明水師也很理智地在戰后保持了克制,并沒有對自己轄區內出現的另一支水上武裝采取敵對行動。海漢人這邊倒也知情識趣,打完海盜之后也沒有試圖擴大地盤,仍然是守著自家的萬山港,于是兩邊也就默契地保持著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