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李清揚等人在廣州城也見識到了本地負責人所說的海漢招工點,招攬力度之大簡直出乎了他們的預料當然他們所見到的狀況也的確是臨時手段,平時并沒有這么大張旗鼓的在街頭擺攤設點招攬移民。
李清揚等人還分頭去了幾個不同的攤位打探移民相關信息,與本地負責人所的狀況進行比對,果然基本都屬實,不過如此的招攬規模,也讓李清揚斷定崖州錦衣衛的報告中肯定參雜了太多的水分照自己所見的狀況,海漢人每月在廣東招攬的移民只怕就已經不止千人,又何止是報告中所說的百人規模。而每月都要從大陸地區招攬如此之多的人口前往三亞從事他們所說的墾荒勞作,李清揚并不是太相信。他很懷疑這些所謂的海漢人其實就是人販,招攬的移民會被當成豬仔販賣到馬尼拉、巴達維亞、滿剌加等西洋番人所控制的地區當奴工,這種情況在過去并不罕見。
在基本“確認”了海漢人的又一樁劣跡之后,李清揚還是決定去應聘船員,于是他們五人在廣州城南的珠江碼頭很順利地找到了所希望的工作。其中一家是船行,專門從事廣州與三亞之間的貨運業務,每月初一十五各有一支船隊從廣州發往三亞,恰巧隔天便是四月十五,加入之后馬上就能走,于是其中三人便以應聘水手的名義加入了這家船行。
而李清揚和另一名同伴為了穩妥起見,則是去投了另一家商行。這家商行招攬的是常駐三亞的貿易人員,從店小二、庫管、雜工,到帳房、管事,以及某種叫做“商務代表”的不明職位,待遇高低各有不同。但哪怕是最底層的雜工,每年的餉銀也竟然達到了三十兩之多,而且還包吃住,大大超過了李清揚所知的本地用工待遇。至于最高級的“商務代表”,僅基本餉銀就高達每年八百兩,再加上各種名目繁多的補助、獎金、提成、績效收入等等,輕松就能突破千兩,而且上不封頂。
那位招工的師爺聽說李清揚會識字算帳,長相也算是端正,眉宇間透著精干之氣,便有意讓他應聘這高級職位,還舉出事例來勸說他“我們商行的李掌柜,早幾年的時候只是在崖城分號里任職,一年下來也不過能做成四五千兩的買賣。自打這海漢人來了之后,崖州的買賣就變得興旺起來,李掌柜的收入跟著水漲船高,現在一個月的買賣比過去一年還多,據說去年總柜大老板發給他的紅包就有兩千兩,還在當地買了海漢人建的宅子,打算明年退休就在三亞定居了。老兄你要是去了,干上一兩年,只怕將來成就還會在李掌柜之上。”
李清揚雖然是有任務在身,但聽了這番宣傳之后也不禁有一點怦然心動。他們干錦衣衛的待遇收入遠勝普通的公門人員,但每年的收入也只能以百兩計,千兩這種水平起碼也是千戶以上的官員才能享受。如果要橫向比較的話,李清揚的職位也就跟提升參將之前的羅升東一樣,正六品武官,基本的待遇也類似,當然實際收入是沒法相提并論,畢竟羅升東的副業的確太容易賺錢,一個月的收益大概就當李清揚干上一年了。
李清揚也算是心志比較堅定的人,只是微微動心之后,便迅速收回了胡思亂想。身為朝廷命官,當以皇恩為重,怎可因金銀財帛之物而忘記自己所擔負的使命等日后查實罪名,收了這海漢人的產業,屆時自己升官發財,自然也少不了應得的一份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