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跟海漢人同流合污了”宋三的話無疑已經證實了李清揚之前的猜想,而且狀況似乎比他預計的更為嚴重,當地官府已經超出了跟海漢人合作的程度,而是直接就聽命于對方了盡管這種事情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以現在所得到的各種信息來進行判斷,李清揚認為宋三所述屬實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既然海漢人在當地已無人可以轄制,那當地豈不是無法無天了”李清揚繼續問道。
宋三連連搖頭道“那你就恰恰料錯了海漢人制定的法規,遠比大明更嚴在大明犯了事,尚有打官司的機會,在三亞犯了事,只要有確證,立刻就會被抓去當苦役在海漢治下,可沒人敢輕易犯事”
“什么他們竟然自行立法,私設公堂這簡直”李清揚被驚得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評價海漢人這種逾矩的行為。
李清揚發現從現在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海漢人除了沒有豎旗造反,封疆裂土之外,其他違法的事情都干得差不多了。違法組織人口遷徙,發行私幣自設錢莊,偷逃賦稅走私貨物,收買官員魚肉百姓,無視王法私設公堂李清揚甚至都不用怎么動腦子,憑現在所掌握的信息,輕松就能給海漢人網羅出十條八條的大罪。
當然了,李清揚并不是初出茅廬的新人,他也很明白這個世界的法則就是看誰拳頭大,違不違法,這事并不是他一個小小的錦衣衛百戶說了算,就算最后定了罪名,能不能給這些猖狂的海漢人治罪,那也不是他能夠左右的事情。人家既然有能力控制一州之地,甚至將勢力發展到了廣州,就說明這伙人絕非易與之輩。此去三亞,完成任務所需面對的困難恐怕要比預料的多得多。
好在第一步走得穩妥,選擇了這么一個恰當的掩飾身份,又遇到這樣一個話癆船長。李清揚暗暗打好主意,要趁著路途上這些時日,好好從這宋三的口中掏一些有用的信息出來。待自己在三亞住上幾月,收集到全面的信息之后,再設法報與朝廷,請兵剿滅這些海漢亂黨。
李清揚正默默地謀劃著之后的行動方案,突然發現船只慢了下來,緩緩地拐向了一處河岔。李清揚愕然問道“宋三哥,為何要在此停船”
“裝貨啊”宋三指向前方河邊的碼頭道“那里就是李家莊碼頭了,我們的船要在這里裝運貨物,再去三亞。”
李清揚這才回過神來,先前宋三的確是提過這一節,空船從廣州出發之后,在番禺裝貨,就可以逃避掉朝廷的賦稅征收了。想到這里,李清揚也不由自主地踱到船舷邊,張望著這處據說是由海漢人張羅建設起來的貨運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