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莊旁邊這條沙灣水道在過去只是當地漁民們進出珠江的一條狹窄河道而已,而河邊的碼頭也說不上有什么轉運貨物的功能,平時頂多就是停靠幾艘漁船或小型的商船罷了,通航量甚至還比不了眼下剛剛開始在建設的昌化港。李家莊的居民大概也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此處會變成珠江口水域一個重要的貨物集散地。
自從去年初夏海漢民團在這里擊敗了圍攻李家莊的流寇之后,本地的大地主李氏宗族便將沿河的一片區域劃給了海漢長期使用。在接下來的半年中,海漢人迅速在這里建起了大片的移民營地,并且還將原來的小碼頭擴建為可以同時停靠十余艘大型海船的內河港貨運碼頭。
在李家莊貨運碼頭完工之后,得到授意的“福瑞豐”很快就將這里變成了廣州府眼皮子底下的避稅天堂。從李家莊碼頭裝卸的貨物,從最開始時的每月三四船,到如今已經擴大了六七倍之多。而進出李家莊的貨運車隊、騾馬隊,更是日夜川流不息,以滿足這里的貨運吞吐需要。河岸邊修筑起了連排的倉庫,并且有商家已經在這里開設商鋪、旅館、酒樓等店面,已經隱隱有了要趕上珠江碼頭的趨勢。
李清揚看到岸邊的熱鬧景象,腦子已經有點轉不過來了。在他的認知當中,廣州城外的珠江碼頭當算是兩廣地區的第一商港,但卻想不到距離珠江碼頭僅僅數十里的地方居然還有這么一處秘密的所在當然,照眼前所見的繁華程度來說,這個碼頭的存在恐怕也早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
就在李清揚所乘的這艘船駛向碼頭的時候,他看到自己另外幾名同伴所搭乘的那艘貨船正緩緩駛離岸邊,看樣子也是剛剛在這里完成了貨物的裝運。幾名錦衣衛在船上隔空相望,李清揚注意到他們的臉色有些緊張,但又看不出有什么端倪。而在這種場合之下,也沒有別的傳遞信息的手段,李清揚只能看著那條船擦肩而過,駛向珠江。
船只緩緩地靠上了碼頭,船長宋三特地點了李清揚跟自己一起下船接收清點貨物“聽說你是要去三亞當帳房的人,那這點貨的事情今后也是你的差事之一了,今天先跟著學學吧”
李清揚的使命就是弄明白海漢人的運作之法,當然不會拒絕這個邀約,便與宋三一起下船來到碼頭上,看他如何辦理貨物裝運事宜。
宋三顯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此辦事,上岸之后輕車熟路地便找到岸邊一間門口掛著“港務中心”牌子的商鋪。李清揚跟著他進到這間商鋪中,見這鋪子里面積著實不小,橫豎都有三丈的開間,正中間被一排齊腰高的木制柜臺隔成了內外兩部分,然后柜臺上方又吊著幾塊木牌,分別寫有“貨物轉運”、“人員運輸”、“貨幣兌換”、“倉庫租借”等內容,而每塊牌子下都各自排有一列隊伍。
宋三直接排在了“貨物轉運”這支隊伍的末端,回頭對李清揚解釋道“我們這條船要運的貨物都是從肇慶府送出來的,以往是直接送去珠江碼頭裝船,不過現在嘛,都是運到番禺來上船。”
李清揚點點頭道“莫非從肇慶運至番禺這段路程,并非東家自己運過來的”
宋三應道“大東家與海漢有一家合股的金盾護運,便專司貨物押運之責,兩廣境內的陸路運輸,基本都是由其負責的。”
“那這貨物又如何交接”李清揚繼續問道。
“貨物已經提前運至此處,現在應該就在碼頭倉庫里,我只需向他們出示這個提貨單就行了。”宋三探手入懷,摸出了一張字據展示給李清揚看。
李清揚飛快地瞥了一眼字據上的內容,見上面寫有托運方和承運方的全稱,運輸時限,貨物內容等等。他看過之后不禁問了一句“若是這些貨物中途出現遺失、損毀的狀況,那該如何解決”
“那就是承運方全責。”宋三很平靜地說道“差多少承運方就賠多少,金盾護運的規矩便是如此。”
“他們難道不怕出什么意外聽說近年廣東山賊流寇不少,要是遇上了豈不是得賠出血本”李清揚不解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