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進城這樣妥當嗎”劉山夏有些不敢確定地問道。
在開始施工之前,海漢與昌化縣城里的衙門就已經通過地下手段達成了某種程度的默契,縣衙不過問海漢人在城外修筑道路的事情,而海漢也不會公然派出武裝人員入城,大家各自管好各自的區域,該收錢的收錢,該修路的修路,互相都不冒犯。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地下協議,劉山夏才沒有冒然率隊入城追捕那些逃亡的苦役當然他手底下也的確沒什么武裝人員可供指揮就是了,所以才不得不讓人回港區基地報信,讓人帶兵來增援。劉山夏倒不是想著要讓民團進城抓人,而是讓他們把剩下的苦役給看緊,免得有些人有樣學樣,等下要是來個大逃亡,那劉山夏還真控制不住場面。
然而喬志亞一來就說要帶隊進城抓人,這讓劉山夏感到有點不安。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如果昌化縣衙閉著眼睛認了,那也就罷了,但對方要是不不允許這種行為,那豈不是很容易就撕破臉執委會可是三令五申,在石碌開發項目上一定要處理好與地方官府和原住民的關系,盡可能避免矛盾沖突,特別是很容易造成后續麻煩的武裝沖突。
喬志亞見劉山夏一臉緊張的模樣,多少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便安慰他道“無需緊張,你去做你的事情,這件事交給我出面去交涉就行了。”
劉山夏聽他這么主動把事情攬下來,心里也是有些感激,點點頭道“那好,這里交給你了。等晚上收工了我們哥倆兒喝點,我那兒還有瓶五糧液存貨。”
送走了劉山夏,后續的民團部隊也趕來了。雖然隊伍規模不大,加一起也就一個連一百多號人,但喬志亞對己方的實力卻有著充分的自信。在重新整隊集合之后,喬志亞便當先帶著隊伍向南邊的昌化縣城行進。
距離縣城還有兩三百米的時候,縣城上的守軍已經發現了外面的這隊人馬,當下就有人趕緊去通知了本地職位最高的武官駐昌化縣城衛所軍把總肖老三。
這肖老三本名叫什么并沒有太多人知道,因為他家里也是世代都在這里當衛所兵,從小就被人“肖老三”、“肖老三”的叫,長大了雖然接掌了駐軍把總的職位,但大多數人在背后談論他的時候仍然是以“肖老三”為代稱。
作為子承父業的衛所軍一員,肖老三的成長歷程其實跟崖州水寨的羅升東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有所不同的是他的運氣沒羅升東那么好,早早便遇到了海漢這群“貴人”,給他的升官發財了巨大的助力。肖老三待的這昌化縣城簡直可以用鳥不拉屎來形容其偏僻,如果不出意外,他的人生剩下的部分大概就是混到退休然后將把總職位再傳給自己的下一代。
不過海漢人的到來讓肖老三看到了某種希望,他妹夫的親兄弟以前就是在崖州水寨吃兵糧的,后來也跟著羅升東發了一點小財,現在已經舉家遷往了三亞地區。而海漢人種種賺錢的手段,肖老三也是有所耳聞的,但苦于販私鹽這門生意已經被條件得天獨厚的崖州水寨所壟斷,想要借著海漢人的光發點小財并不容易。昌化這地方既無能賣出高價的土特產,也沒有充足的勞動力來搞人口輸出,直到海漢人出現在昌化漁村,派出人手與昌化縣城的地方官府進行接觸,肖老三才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發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