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來說,非本國的戰船駛近本國海岸,甚至是駛入本國港口,這毫無疑問是屬于有敵意的舉動。就算安南與海漢之間建交以來一直都保持著所謂的盟友關系,也無法掩蓋雙方的水面武裝力量存在巨大差距的現實,而這種實力不平衡所帶來的后果,就是安南必須要承受本國海岸線長期置于他人控制之下的狀況。
安南朝廷會對這樣的狀況視而不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安南連面對元、明這種龐大帝國征討大軍的時候都沒有服輸過,不惜以舉國之力一戰,怎么可能甘心在海漢面前低頭。對此默不作聲,也只是為了維持跟海漢的合作關系,利用海漢的海上運力來對付南方叛軍。
現在安南不但爭江橫山以北的主要港口都在海漢實際控制之下,而且連海防、造船這些事務也統統都得依賴海漢,因此對于海漢戰船在自家海岸的通行狀況,安南朝廷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力可言。雙方在此之前都很默契地沒有把這個問題單獨提出來商討,主要的原因也是為了維護住雙方之間這層并不算特別牢固的合作關系。
鄭林暗暗咬了咬牙才開口應道“顏大人,貴方戰船進入我國港口,可曾有遇到過任何的限制”
顏楚杰緩緩地搖搖頭道“這倒是沒有,就是不知道貴國會不會繼續這種政策。為了我們之間的合作關系能夠長久穩定地保持下去,我們需要貴國朝廷作出一個比較正式的承諾。”
鄭林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情緒,這才回應道“此事待在下回到安南之后,奏報給朝廷,再給貴方答復。”
顏楚杰倒也沒打算把鄭林逼得太狠,點點頭道“既然這樣,那我就安心等待貴國的答復了。”
執委們一一提出了各種問題,而其中的絕大部分對于鄭林而言都超越了他的特使權限,根本無法給予肯定的作答。不過對于執委們來說,鄭林的態度基本上就可以理解為安南朝廷的態度,而從鄭林的回應來看,安南這次可不僅僅只是想付出四塊港口租界和幾千勞動力人口而已,他們想以這種條件換回的東西也頗具價值,并不是大家一開始所認為的那樣是安南主動倒貼的買賣。
對于滿懷希望來到三亞的鄭林,他的這趟特使之旅注定要失望而歸。安南所開出的交換條件有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而這些因素對執委會來說就是潛在的風險。例如勞工的數量核定方式,薪酬發放辦法,這些看似不太起眼的細節問題都有可能在工程實施時變成拖后腿的漏洞。當然最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還是海漢自身的工程技術人員遠遠不夠,沒有辦法在監理昌化石碌筑路工程的同時再分身去安南海岸建設大型港區。
七月十二日,鄭林帶著執委會起草的安南國南方海港合作開發草案離開了三亞返回升龍府。這份草案中對雙方合作開發港口的方案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特別是在勞工數量、管轄權、歸屬權方面,更是列出了極為詳細的條款。另外安南國所提出的援建船廠和購買大型船只的要求,也被做了一定的削減未來一年中四百料的大型海船訂購量被削減至十艘,不過作為補償,可以增加十艘二百料的海船訂單;而安南所要求的援建三間新船廠,也被縮減為一間,不過這間船廠和原有的黑土港造船廠都將會擁有四百料海船的制造能力,也算是彌補了安南國內造船廠目前無法制造大型海船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