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楚杰倒也沒打算把鄭林逼得太狠,點點頭道“既然這樣,那我就安心等待貴國的答復了。”
執委們一一提出了各種問題,而其中的絕大部分對于鄭林而言都超越了他的特使權限,根本無法給予肯定的作答。不過對于執委們來說,鄭林的態度基本上就可以理解為安南朝廷的態度,而從鄭林的回應來看,安南這次可不僅僅只是想付出四塊港口租界和幾千勞動力人口而已,他們想以這種條件換回的東西也頗具價值,并不是大家一開始所認為的那樣是安南主動倒貼的買賣。
對于滿懷希望來到三亞的鄭林,他的這趟特使之旅注定要失望而歸。安南所開出的交換條件有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而這些因素對執委會來說就是潛在的風險。例如勞工的數量核定方式,薪酬發放辦法,這些看似不太起眼的細節問題都有可能在工程實施時變成拖后腿的漏洞。當然最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還是海漢自身的工程技術人員遠遠不夠,沒有辦法在監理昌化石碌筑路工程的同時再分身去安南海岸建設大型港區。
七月十二日,鄭林帶著執委會起草的安南國南方海港合作開發草案離開了三亞返回升龍府。這份草案中對雙方合作開發港口的方案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特別是在勞工數量、管轄權、歸屬權方面,更是列出了極為詳細的條款。另外安南國所提出的援建船廠和購買大型船只的要求,也被做了一定的削減未來一年中四百料的大型海船訂購量被削減至十艘,不過作為補償,可以增加十艘二百料的海船訂單;而安南所要求的援建三間新船廠,也被縮減為一間,不過這間船廠和原有的黑土港造船廠都將會擁有四百料海船的制造能力,也算是彌補了安南國內造船廠目前無法制造大型海船的缺口。
但就算是安南朝廷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這份草案并簽署協議,避免跟海漢在細節談判上展開無休止的拉鋸戰,這份協議的最早實施時間仍然得等到三個月之后。這是因為昌化石碌交通工程指揮部這邊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制定好未來半年乃至一年內的施工規劃,屆時才能抽調出一部分人手到安南這邊主持工作。
雖然三個月對安南朝廷來說絕對算是一個很漫長的時期,但對于海漢建設部的技術人員來說,這三個月卻意味著他們必須要加班加點,去完成原本應該在更長的工期內所承擔的工作任務。
從海邊的昌化港到石碌的礦藏開采區,直線距離就長達八十里,不過好在這段路途多數區域都是平原,所以筑路的難度倒算不上特別大。工程指揮部的計劃是分段筑路,筑好一段便向前鋪設一段軌道,逐步向內陸推進。這樣做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各種工程材料和施工人員都能以最快的方式輸送到前線工地,而全線貫通以后,鐵路運輸的便捷性也將為石碌鐵礦的開發提升施工效率。
就在鄭林離開三亞返回安南的同一天,由民團海軍“探險級”三號艦在改裝后承運的蒸汽機車車頭,在經過了一周的海上漂泊之后終于平安抵達了昌化港。
工業部門為未來石碌鐵礦所準備的機車是經過改型之后今年才開始生產的“大力神二型”,這種新式機車與目前三亞至田獨軌道上所采用的“大力神一型”相比,在體積重量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動力輸出增加了20,并且無故障運行的時間也增加了近一倍。一部分在“大力神一型”上暴露出問題的零部件都在新的型號上得到了技術改進,一部分關鍵管閥甚至動用了穿越物資儲備,可以說這種機車已經代表了目前工業部門所能達到的最高技術水平。
這個全長超過七米的大鐵疙瘩在田獨工業區制造的同時,造船廠這邊就已經在為了它的運輸問題而改裝船只了。目前海漢所有的船只中沒有任何一艘船能夠直接裝載這個沉重的龐然大物,最后海運部只能打報告讓軍委這邊一艘已經開始服役的“探險級”戰船,對其船身進行技術改造,以滿足這個特殊任務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