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登岸之后,很快便見到了代表執委會從三亞過來進行實地考察的團隊。或許是為了平息反對派對香港島項目的質疑,執委會這次派來的考察隊領隊居然是顧凱,不過他大概也沒想到駐廣辦的行動速度竟然會如此迅速,剛給執委會打了書面報告還沒幾天,這邊就已經組織了龐大的商務考察團來搞實地調研了。
顧凱來到這里以后首先肯定了一件事情毫無疑問軍方在對香港島的情況描述中存在著明顯的漏洞,這里的常駐人口狀況顯然并不是軍方先前所聲稱的無人區,多少幾百人還是有的。
這個漏洞是軍方有意操作,還是無意中留下,這中間的門道本來應該是考察隊的任務之一。但在來到這里之后,顧凱很快就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這里雖然有一些居民,但在聽說他們將有機會在無需背井離鄉的情況下進入到海漢社會體系,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服從安排這條路至于極少數不肯合作騰出地方的人,自然會有人負責用一些非常規手段進行解決。
當顧凱與馬力科等人在岸邊碰面的時候,顧凱突然覺得自己這一趟似乎來得有點多余。幾十家商戶的積極參與,已經說明了駐廣辦在這件事情上做了多少前期工作,而這么多的社會上層人士愿意主動投身到海漢的貿易體系當中,這絕對是執委會喜聞樂見的事情。
這次駐廣辦很機智地選擇了提前招商,這么多商人組團過來考察環境,就已經預示著這里未來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了。哪怕顧凱能夠從這里的實際情況中挑到一些毛病,寫進報告里質疑香港島開埠的時機是否合理,但也無法阻止這種大規模招商活動會對執委會所產生的影響。屆時執委會自然而然就會忽視掉軍方的描述與事實不符這個細節,而將重點放在成功招商之后能夠給海漢所帶來的實際收益。
毫無疑問,利字當先的執委會肯定會站在軍方那頭,因為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已經規避掉了失敗的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大明商家參與進來,莫說民間,就算是大明官方也很難再有公然反對的聲音發出來了。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顧凱也不愿扮演一個不解風情的莽漢,那樣非但不會在其他執委心中留下好印象,反倒可能因為這種拖后腿性質的舉動而招來反感。
因此當顧凱與廣州來的商務考察團碰面的時候,他的角色就變成了海漢政策的宣傳機器。當那些初次參與進來的商戶代表得知這個海漢人就是著名的海漢執委會之中的九位主事人之一,立刻就圍著上來開始了無休止的發問。對于他們來說,海漢政策當中有很多細節問題都需要有權威人士來作出解釋,協助他們理解其中含義。而某些涉及金錢往來的內容,他們更希望得到海漢頭面人物的背書承諾。
由于提問的人實在太多,顧凱不得不暫停了自己原本的任務,轉而扮演起商務代表的角色。馬力科指揮手下在岸邊空地搭建了一處大型遮陽篷,然后召開了一次臨時性質的政策發布會,由顧凱來專門回答各路商戶代表們所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