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有鐵軌,是海漢火車啊”很快就有人從這特殊的路基和軌道辨認出了這里的真實用途。
“沒錯,這就是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交通線建設計劃,這條軌道交通線將直通我們今后在內陸所開發的礦坑,鐵礦石會通過這條運輸線從山里不斷地運送出來。”喬志亞大聲介紹道“有興趣乘坐的人,稍后可以乘坐火車往東行進大約六里路,這是我們目前已經通車的范圍。”
然而這個邀約的反響寥寥,有人接話到“這里的火車可與勝利港一致”
喬志亞點點頭示意,那人又道“那在下還是選擇走路或者坐轎子去看看情況。”
外地人到勝利港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乘坐沒有牲口拖動卻能自行移動的海漢火車。然而被煤灰吹了一臉之后,極少會有人愿意再去乘坐第二次。除非是收到海漢人邀請的貴客,才能有資格與海漢人一同乘坐全包裹的高級車廂。而昌化港這地方連火車站都還沒建起來,可想而知這里并不會有什么高級車廂可供商戶代表們乘坐。
果然不多時,遠處便隆隆地駛來了一列火車,車頭后面拖著的三節車皮別說全包裹,連半包裹都說不上,完全就是在底盤上裝了幾個鐵轱轆輪胎而已。這趟回港區的列車上并沒有裝載任何貨物,而是三百多剛從工地換崗下來的民工,至于這些民工在乘坐火車之后的臉色,基本就只能用黑成碳來形容了。
看到這些民工窘迫的模樣,所有人都打消了乘坐這列火車去工地前方看看的念頭。喬志亞見狀只好取消了這個行程安排,并表示第二天會找好其他的交通工具送商戶代表們去查看工地。當然以本地的條件來說,喬志亞能找到其他的交通工具頂多也就是牛車的水平了。
考察團在昌化當地待了五天時間,驗證了海漢前期在這里所投入的巨大財力。數千勞工已經在這里埋頭工作了三個月,海漢人甚至還想方設法將巨大的鋼鐵火車頭運到了這里來,而為此修筑鋪設的軌道已經長達近十里,并且還在以三天一里的高速度向內陸繼續延伸。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海漢人都已經為此這個項目下了血本,商戶代表們對海漢所做出的各種宣傳和承諾也有了更為真切的認識。
在此期間陶東來和昌化本地官府代表也聯袂出席了一次情況說明會,以表明這里的項目是已經得到了大明朝廷的認可和支持如果把總肖老三可以代表大明的話。
肖老三自己倒是并不排斥海漢的這種宣傳方式,甚至還有那么一點小小的竊喜在心頭沒想到我肖老三也有代表朝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