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保密的考慮,執委會并沒有為此安排大規模的慶祝活動,而下水的船塢附近也被高高的柵欄和外圍警戒的戰船隔離開來,閑雜人等連這個船塢方圓一里內都不能靠近。
當然,要做到百分百的保密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船上那高高豎起的桅桿是根本無法遮擋的。進出勝利港的人都會注意到這個神秘船塢里在建造的大型海船,然而并沒有人能夠猜到這艘船到底有多大。
羅升東也早就注意到了這艘神秘的大船,準確的說,應該是兩艘才對,因為他知道那片受到嚴格軍事管制的區域內,一共是建有兩處大型船塢,而依照海漢人的習慣,一個型號的船顯然不會只造一艘,羅升東幾乎可以肯定,在另一個船塢中還有另一艘進度稍緩一些的大船正在建造之中。
明軍水師中的確是有比“探險級“戰船排水量更大的家伙,但那只有廣東水師才配備了幾艘,瓊州島上沒有,羅升東也并未見過實物。但他從高高探出的桅桿長度和距離來推測,海漢人正在打造的戰船不但排水量遠勝“探險級“,而且明軍現役的戰船中大概也很難找到同級別的對手。或許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有過這樣的噸位,但現在的大明卻早已經沒有那種巨大如山的寶船了。
羅升東好幾次申請去造船廠參觀這種新船,然而都被軍委給拒絕了。理由也非常簡單這種船在公開亮相之前,所有的情況都必須要保密,哪怕是盟友也不能入內。
峴港這種未經開發的地區,自然也沒什么好吃好喝的東西,安南廚子的手藝更是沒法與經過專門培訓的海漢廚子相提并論,不過好在食材新鮮,倒也能湊合著吃。當然了,仍然心存芥蒂的阮經貴難免就會不時吐槽幾句鄭林帶來的北方廚子不會運用南方的香料。鄭林也會反唇相譏,稱南方的山野村夫大概很少有機會吃到正宗的皇家美食。
劉山夏很想叫這兩個家伙閉嘴,就安南這伙食水平,頂破天也就到沙縣小吃的檔次,還不知所謂地爭來爭去要分個高下,在劉山夏看來簡直就是坐井觀天。
第二天一早,鄭林便來到海漢營地,與阮經貴辦理移民交接的事宜。而劉山夏則是帶著一幫建設部的手下,到海邊勘測地形繪制施工圖去了。
峴港地處中南半島中部,距離升龍府1500里,瀕臨南海,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中,峴港曾被法國、日本、蘇聯輪流作為在南海的軍事基地使用。峴港港灣呈朝向北面的馬蹄形,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11公里,沿岸水深多在十米以上,可構筑供大型船舶停靠的深水碼頭。港灣南有山茶半島,北有漢島作為屏障,沿岸還有五行山、福祥山遮蔽海上襲來的大風,避風條件非常好。這里的溫度常年都在25度左右,加上漫長的海岸沙灘,也可算是一處相當舒適的度假勝地了。
當然劉山夏是沒有太多時間在這里慢慢消磨的,他必須要在半個月之內完成對這一地區的實際勘測工作,并據此來設計峴港的開發施工計劃。屆時監工的事情將交給建設部其他技術人員跟進,而他自己則需要趕回三亞,那邊還有香港島港口工程等等一堆事情得他親自回去處理。相比穿越之前,劉山夏幾乎沒怎么享受到穿越所帶來的好處,這兩年多下來,倒是有一多半的時候都待在工地上剩下的時間幾乎也都是在趕往工地的路途中度過的。
相較于一板一眼容不得半點差錯的地形勘測工作,在移民的交接過程中就很難再有統一的執行標準了。本來按照雙方事前的約定,安南所的勞工條件應該是十六至五十周歲之間,身體無殘疾和明顯疾病的健康人員,然而實際狀況并沒有達到海漢所預期的效果,阮經貴只要眼睛沒瞎,就很容易能夠看到人群里有為數不少并不符合條件的人存在。
阮經貴側頭向旁邊的屬下低聲吩咐了幾句,不多時便有民兵上前,開始將那些條件不符的人從隊伍中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