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當然立刻發現了不對,便向阮經貴發問道“阮專員,這是何意“
阮經貴哼了一聲道“鄭特使不用跟我裝糊涂吧你看看拉出來的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這里面還有一條腿的,這跟說好的可不太一樣“
“這歲數差個幾歲,也是難免,只要能干活不就行了“鄭林也自知理虧,打算就此糊弄過去。
“能干活就行“阮經貴忿然起身,從剛才被拉到旁邊的人群中牽出一個半大孩子來“這小孩頂多不過七八歲,你說他能干成年人的活“
說完阮經貴又從人群中牽出一個杵著拐杖,須發皆白的老人“這位就算沒七八十,也肯定不止五十歲了吧以他現在這狀況,是能擔得了還是能抬得動阮特使,我們當初約定的三千勞工,你摻進來這么多沙子,到時候這工程因此而延誤,責任算你的還是算我的“
阮經貴知道海漢官僚體系制度對于“責任“兩個字極為重視,既然他自己身負勞工交接的責任,那就不會輕易放水,否則到時候追究起來,他這個環節肯定難辭其咎。港區建設這么大的事情,到時候被辭官可能都算輕的,搞不好就直接抓進苦役營當苦力了。
鄭林嘆口氣道“阮專員,這并非在下有意為之,這些勞工都是整村整村地征發而來,若是特意挑出這些人,豈不是得拆散無數家庭“
上次鄭林到三亞港與執委會商討合作開發事宜,海漢這邊一開口就是三千人,而峴港附近根本就沒有這么多的居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安南官府不得不從南方的會安附近征發民眾,將當地剩下不多的百姓幾乎盡數帶走,送到峴港作為勞工候選。而鄭林所說的問題的確存在,既然是整村搬遷,勢必就有一些不合條件的百姓,但不管出于哪方面的考慮,都不太可能將這些人趕走,讓他們去自生自滅,所以干脆就打包全都送來峴港,說不定還能充幾個數呢。
阮經貴好歹也是南越出身的人,聽完鄭林的解釋多少也有些動容“你們以前不是都用戰俘來交付嗎“
鄭林搖搖頭道“戰爭已經結束半年了,能抓到的都抓得差不多了,那些放下武器回家種田的人,總不能全都抓起來吧“
阮經貴聽了之后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不過鄭林說戰俘資源已經接近告罄,這對于海漢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阮經貴在三亞待了半年,也知道當地的歸化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安南。而從外界大量引入移民一直都是執委會堅持在執行的政策,如果安南的移民來源中斷,那肯定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海漢發展的進程。這個情況大本營未必知道,稍后還得向劉山夏報備才行。
阮經貴雖然也很同情這些同胞,但他很清楚自己現在的立場是站在哪一邊,更何況能夠進入海漢體系,對于這些缺乏穩定生活環境的民眾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多拉一些同胞進入海漢體系,阮經貴倒是很樂意出這個力。